基于集聚经济规律的城市规模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集聚经济规律的城市规模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2000年-2010年中国城市规模的变化规律,借鉴集聚经济理论对上述变化规律给出合理解释,并指出以不同产业为主的城市之间的适度规模差异巨大。首先,使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国地级市的城镇地区人口数据,文章首次计算并比较了2000年和2010年中国城市的规模位序。结果发现总体上我国的城镇体系发展较为平衡、首位度低,10年间中国城市体系中人口往大城市集中的特征明显,高位次城市发展突出;但是在规模前100位的城市中,人口分布则更为平衡。这表明10年间中国一批大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集中与扩散并存"的趋势。进一步地,基于集聚经济理论,文章构造了城市单位生产成本函数,指出城市的单位生产成本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现出"U"型曲线特征,城市规模不能无限制的扩大。本文将城市的适度规模界定为城市单位生产成本最小时所对应的规模,利用中国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异方差稳健性估计的固定效应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的适度规模。测算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城市的适度规模为420万人。这一结果也同时证实了目前中国的城市规模是普遍偏小的,人口往大城市迅速集中可以降低城市的生产成本,当前城市体系的发展趋势符合经济理性。此外,文章认为,现实中各个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别巨大,这使得上述对城市适度规模的估计只是一个"一般情况"下的估计。一个城市的适度规模部分地取决于这个城市的产业特征。一个城市中追求集聚效益的产业越多,那么这个城市的适度规模就会越大。在界定制造业集聚型城市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城市的基础上,文章的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与"一般情况"下的城市适度规模相比,制造业集聚型城市的适度规模较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型城市的适度规模更大。
【作者单位】: 国网能源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集聚经济 规模位序律 城市规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型城镇化:五个维度协同发展研究”(编号:14ZDA0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全球化对我国巨型城市区域的空间重塑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编号:41001094)
【分类号】:F299.2
【正文快照】: 城镇的规模问题是国内外城镇化研究的持续热点问题[1]。在城镇相对规模研究方面,有文献指出,1990年至2006年间,城市的规模差距存在着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中国城市规模等级差距开始扩大[2];也有研究从省份或区域的层面展开,如那伟等[3]分析了吉林省城市规模分布体系,张虹鸥等[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敏;刘冰;黄雄;;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的转换规模及最优规模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2期
2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3 吉昱华,蔡跃洲,杨克泉;中国城市集聚效益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4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5 程开明;庄燕杰;;城市体系位序-规模特征的空间计量分析——以中部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8期
6 张虹鸥;叶玉瑶;陈绍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特征[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7 陈敏;桂琦寒;陆铭;陈钊;;中国经济增长如何持续发挥规模效应?——经济开放与国内商品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8 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9 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10 那伟;刘继生;;吉林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枭麟;;江苏省城市规模效益时空比较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2 袁瑞娟;;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3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4 王骏;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李晓敏;;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一个最新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6 魏旭红;;吉林省城市化进程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2期
7 汪海;;构建京津冀区域的三大经济增长极[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8 王丽,吕康娟,关柯;中国城市化问题的要素集成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0期
9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10 席旭东;;矿区生态工业共生效益测算实证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蒋琦;王伟;;基于GIS平台的上海与武汉都市圈空间等级梯度对比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石坚;;基于区位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杨俊;杨钢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镇人口修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高晓辉;梅昀;;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宁钟;王宇;;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层级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曾世宏;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中国服务业结构变迁[D];南京大学;2011年
9 陈林;转轨时期中国行政垄断的经济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温静;宁波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史芬芬;基于产业组织视角的高新区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利军;产权、政府、开放: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体制因素[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光,周一星;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2 李京文;;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城市群(圈)的出现及对投资的需求[J];创新;2008年03期
3 安虎森;邹璇;;最优城市规模选择与农产品贸易成本[J];财经研究;2008年07期
4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5 平新乔;政府保护的动机与效果——一个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6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7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8 丁成日;;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单中心城市静态模型[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9 李秀敏;刘冰;黄雄;;中国城市集聚与扩散的转换规模及最优规模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2期
10 张锦宗;朱瑜馨;曹秀婷;;1990-2004中国城市体系演变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当前经营城市的基本矛盾与对策研究[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48期
2 姜永健;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J];政策;2001年03期
3 朱家良;;城市竞争力与政府经营城市公共资源[J];浙江经济;2001年05期
4 ;城市规模[J];求知;2002年Z1期
5 金鸣;昆明被列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城市之一[J];生态经济;2002年05期
6 熊国平;探析21世纪的城市演化[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倪鹏飞;二十四城各领风骚(三)——点评我国二十四个城市竞争力[J];当代经济;2002年06期
8 黄忠河;大连经营城市的理念和实践[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邹宏国 ,陈国辅 ,丁玉亭;学会经营城市[J];管理科学文摘;2002年08期
10 宁吉U,
本文编号:1106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106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