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新媒体语境下无偿性网络知识劳工的非物质劳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1 16:19

  本文关键词:新媒体语境下无偿性网络知识劳工的非物质劳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劳工 网络 传播者 劳动


【摘要】:20世纪初期,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了新的劳动者(“劳工”)概念,开启了20世纪中国对于劳动者及其尊严的持续探索。在当下中国经济转型的宏观语境下,“劳工”概念亦不再局限于工厂工人、建筑工人等体力劳动者,而是有了更广的含义范围,所有“劳心”的工作者,如记者、编辑、程序员等也都涵盖其中。随着后福特主义、新自由主义工作伦理的普及,弹性用工、去福利化、产消合一的新媒体生产逻辑的逐渐流行,所谓“文化经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劳工问题也开始逐渐浮现。而信息社会的崛起,以及推动其崛起的知识劳工数量的发展壮大,使网络知识劳工问题日渐浮现。不断发展的技术,不仅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和广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传者的范围,让更多的普通人都可以借助互联网、计算机软件以及各类终端等,成为信息的主动生产者、发布者、传递者和组织者。而这些被“扩展”出来的传者,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网络劳工群体中重要的一份子。但现有研究往往忽略这些媒介使用者、内容生产者的传者角色,也鲜有人关注这群网络知识劳工的群体特征、劳动过程、生产成果及其在劳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等。非营利性的网络劳工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传播多元文化、提供思想交流的平台,构建当前社会文化大环境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且并不是所有的“劳工”都会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精神回报,如自我满足感和兴趣也是其从事相应劳动的重要动因。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群体往往有自己的构成特征、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等,对这些方面进行探索有利于更好地了解无偿性网络知识劳工。因此,本文借鉴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手段,运用文本分析、个案分析、对比研究、民族志等研究方法和路径,打破传统研究对于传者传播行为效果的研究,立足于传者本身,以字幕组成员和新媒体编辑为研究对象,把“劳动”本身“召唤”回分析中心,关注新媒体语境下无偿性网络知识劳工个体的工作状况、劳动动因等,劳工组织群体的整体特征、发展困境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以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给予这群无私的网络知识信息传播者们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加合理的发展路径,也希望能够为知识劳工的发展及当前文化传播开放更多的讨论空间。但本文也尚未能够跳出现实情况,为无偿性网络劳工组织的长久一贯发展提出十分有效的改革路径,只能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进行讨论和分析,真正的长足发展之路还需要无偿性网络劳工组织自身根据大环境的变化进行探索和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49.2;G20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邱林川;;新型网络社会的劳工问题[J];开放时代;2009年12期

2 张利斌;钟复平;涂慧;;众包问题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6期

3 曹晋;赵月枝;;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脉络与人文关怀[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汪晖;;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阶级政治的衰落、再形成与新穷人的尊严政治[J];开放时代;2014年06期

5 吴晓芳;;字幕组:美剧“汉化”的背后[J];世界知识;2011年01期

6 赵月枝;;文化产业、市场逻辑和文化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下)[J];新闻大学;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1241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241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e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