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被动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基于山西忻州市刘家塔镇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12-28 03:30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被动移民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基于山西忻州市刘家塔镇的调查与思考 出处:《农村经济》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镇化 被动移民 可持续生计


【摘要】:农村被动移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关系到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公正的实现。在DFID模型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农村被动移民可持续生计框架和测量指标体系。本文作者通过对山西忻州市刘家塔镇被动移民的调查,考察了当地农村被动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资本现状。研究结果表明:被动移民的可持续生计资本中,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水平相对较高,金融资本相对短缺,而人力资本是最为薄弱的环节,应从土地征收、就业扶持、社会保障和融资渠道四个方面加强建设,增加农村被动移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Abstract]: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rural passive migrants are related to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social justice. On the basis of the DFID model, the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and the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of rural passive migrants are rebuil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Liu Jia TA Zhen passive immigrants in Shanxi city of Xinzhou, investigates the situa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of local rural passive migra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ssive migration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in the capital, material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level is relatively high, the relative shortage of financial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is the weakest link,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of land expropriation, employment support, social security and financing channels, increase 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passive migrants.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城市化过程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编号:12AGL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协同推进机制研究”(编号:14BGL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户集合决策与农地用途演化的互动机理研究:以征地替代机制试点地区为例”(编号:71203017)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299.21;D632.4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自党的十六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之后,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已增至7.31亿人。〔1〕其中,在政府主导下非自愿改变原有生活与就业方式,以出让土地、房屋等资源为代价的被动移民群体数量庞大。如果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和引导,这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猛;袁斌;贾丽静;申俊利;;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2 陈树文;于慕尧;;我国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模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Martha G.Roberts,杨国安;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4 王利平;王成;李晓庆;;基于生计资产量化的农户分化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白林村471户农户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5期

5 孙绪民;周森林;;论我国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J];理论探讨;2007年05期

6 魏顺泽;;城市建设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路径[J];农村经济;2006年08期

7 徐鹏;徐明凯;杜漪;;农户可持续生计资产的整合与应用研究——基于西部10县(区)农户可持续生计资产状况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8年12期

8 黄建伟;刘典文;喻洁;;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理论模型研究[J];农村经济;2009年10期

9 杨云彦;赵锋;;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3期

10 刘家强;罗蓉;石建昌;;可持续生计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基于成都市的调查与思考[J];人口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天阁;高鹏;张亚冉;王涛;;西南丘陵区农民生计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2 阳利永;;贫困山区不同农户旱灾脆弱性差异——以重庆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3 谢旭轩;张世秋;朱山涛;;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黄建伟;;失地农民生计研究现状及其动态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5 丛旭文;;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刘应湘;钟玉英;;内源型社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再思考[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7 朱冬梅;方纲;;城郊失地农民就业意向、就业选择与社会支持网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郫县、都江堰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1期

8 成得礼;;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9 杨盛海;;农民失地与地方政府治理问题探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杨晓东;王利平;温习章;;制度经济学视野下我国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的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谢旭轩;;退耕还林对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友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设计理念与实践[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慧博;;社会资本缺失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4 杨盛海;;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中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5 宋宪萍;;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争议综述[A];激辩“新养老策论”[C];2010年

6 孙炜红;张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祥琪;我国征地补偿机制及其完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丽;农地城市流转中的农民权益保护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翟彬;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甘肃农村扶贫资金投向及效益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蔡仲秋;资源型企业群落脆弱性形成机理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心良;基于农民满意度的征地补偿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赵靖伟;农户生计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罗文春;基于农民意愿的土地征收补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郭健;突变理论在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研究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9 董海荣;社会学视角的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车越;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的环境管理:理论、方法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岩;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滕学琴;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陆阳;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多目标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及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亚忠;城市化中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杜雪梅;内蒙古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王建恒;河北省雷电灾害分布特征及风险区划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刘小双;我国被征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1年

9 王媛;栖居·信仰·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黄文娟;平顶山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共享发展成果 构建和谐社会——刍议失地农民生计的可持续保障[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2 马永红;周荣喜;李振光;;基于离差最大化的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唐钧 ,张时飞;着力解决失地农民生计的可持续性[J];中国劳动保障;2005年08期

4 刘应湘;钟玉英;;内源型社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再思考[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5 李芳;阻碍农民收入增长的三大制度因素及其变革设想[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4期

6 成得礼;;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7 刘猛;袁斌;贾丽静;申俊利;;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1期

8 Martha G.Roberts,杨国安;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国际进展——脆弱性分析方法与可持续生计方法比较[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9 阎建忠;吴莹莹;张镱锂;周绍宾;石玉林;;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的多样化[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10 周婧;杨庆媛;信桂新;冯应斌;戴佩淇;;贫困山区农户兼业行为及其居民点用地形态——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J];地理研究;2010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唐红阳;[N];湖南经济报;2007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N];经济参考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斌;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炜;教育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失地农民代际可持续生计[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蕾;人力资本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生计模式转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冯振东;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4 盛潇萌;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失地农民利益补偿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于慕尧;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失地农民征地补偿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于全涛;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水林,李少文;整体近迁移民的社会适应性分析——武汉市金口新建镇区移民的个案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10期

2 蒋华林,李华;三峡工程外迁移民典型社会问题分析[J];中国三峡建设;2002年03期

3 ;成都移民风华录[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5年04期

4 范宏伟;;缅甸中、印移民同化问题比较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01期

5 李安山;;论南非早期华人与印度移民之异同[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6 张燕;;水库外迁移民在安置地的社会经济适应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2期

7 任柏强;奚从清;;关于温州移民社会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方立明;项洁;奚从清;;移民社会与经济发展——以浙江温州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9 张鹏;刘晶;;三峡库区外迁移民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人民长江;2007年12期

10 周兆呈;;新空间 新网络 新角色——博客对海外新移民与中国互动的影响[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耕田;王炜;王克福;陈晋胜;周垠;;三峡外迁移民生产、生活水平恢复状况调查报告[A];水库经济论文集(二○○三年)[C];2003年

2 杨荣斌;;银川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移民社会管理效益分析[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宋平;;中国新移民与跨国小社会实践[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4 孟朝晖;;浅议在移民工作中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孟朝晖;;浅议在移民工作中落实和谐发展理念的措施[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水利分会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丁宏;杨筑慧;苏发祥;张曦;阿布都热西提·基力力;敏俊卿;吴中平;李晓非;胡守勇;麻三山;李天翼;舒丽丽;丁桂芳;袁长庚;梁西宁;韩波;代启福;刘柳;赵富伟;吴洁;张婕;鄢莹;祁蓉;张海洋;贾仲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水电建设移民安置补偿补助体系研究报告(节选)[A];共识(2009春刊01)[C];2009年

7 曾少聪;王晓静;;美国亚裔族群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8 杨云彦;程广帅;;迁移预期、社会支持与能力建设——基于丹江口库区待迁移民的调查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9 丛玉飞;;身份建构与社会信心:上海白领移民实证研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10 崔波;;新移民空间感知与身份认同:以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为例[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田县移民局局长 肖峰;积极推进“四建” 扮靓移民家园[N];黄冈日报;2013年

2 记者 陈太平 通讯员 刘志平 线先富;心换心动真情 实打实解民难[N];常德日报;2007年

3 张锋 张德贵;为了移民的一切[N];重庆日报;2006年

4 ;嘉禾县多措并举推进移民后扶工作[N];郴州日报;2008年

5 敏俊卿;库区少数民族移民的文化困境[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记者 周少诚邋通讯员 谭剑波 闫鑫;重庆市万州区政协为移民后续发展献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7 风笑天 本报记者 陈静 采访整理;“后三峡时代”要帮助移民完成三个适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蔡定平;以建设和谐平安库区为抓手 高效推进新阶段移民工作[N];黔西南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施克志;宁夏加快推进生态移民建设[N];中国信息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海涛;破解移民难题的创新之路[N];河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翁定军;冲突的策略[D];上海大学;2005年

2 黄素芳;贸易与移民[D];厦门大学;2008年

3 刘有安;20世纪迁入宁夏的汉族移民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南;20世纪80-90年代香港对加拿大移民及其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2 李常瑜;中国新移民的基本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付亮;南非的中国新移民[D];厦门大学;2009年

4 刘冬青;丹麦的华人新移民[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程;三峡库区后靠移民和外迁至山东省移民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6 程鹰;山区农村海外新移民与侨乡社会变迁[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徐杭;三峡外迁移民的关系网重构[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王亚玲;5.12地震后羌族移民的生计困境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9 朱卫华;移民集中安置区移民贫困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高扬;避灾移民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4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44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b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