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集群“生态位适宜度”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物流产业集群“生态位适宜度”实证研究 出处:《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将物流产业集群复合生态系统视为"生态场",把生态位适宜度理论引入集群适宜性评价中,以我国27省市物流业集群发展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生态位、市场生态位、制度生态位、技术生态位4个"生态势"角度构建区域物流集群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估模型测算27省市的生态势因子谱系和集群生态位综合适宜度。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集群具有异质性和阶梯性;物流业集群呈现出地理禀赋型、内生依附型集群、资源共享型集群、政策嵌入型集群4大类型。最后从"生态物流"、"静脉物流"、"智慧物流"和"影子物流"4个角度提出了优化物流业集群生态位的对策建议。
[Abstract]:The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compound ecological system as "ecological", the niche fitness theory into cluster suitability evaluation, cluster to 27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resource niche, niche market, institutional niche, nic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regional logistics cluster 4 "" view of ecological potenti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using ecological nic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to measure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factors in 27 provinces and cities cluster pedigree and niche sui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ese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heterogeneity and ladder;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showing geographical endowment, endogenous dependent cluster, resource sharing cluster policy, embedded clusters of 4 types. Finally, from the "ecological logistics", "vein logistics", "4 aspects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and "shadow logistics" is proposed to optimiz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cluster niche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1YJAZH084) 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LX_0539)
【分类号】:F259.2
【正文快照】: 物流生态环境研究是实施物流业集群协同演化战略的重点问题。生态场是指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时空范围,如果将物流产业集群复合生态系统视为一个生态场,则自然、社会、经济等复合因子分布形式对于物流产业集群强烈的向心力及作用强度可以被视为生态势。组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康林;选准自己的“生态位”[J];企业导报;2003年04期
2 蓝澜;关注企业"生态位"现象[J];企业文化;2004年Z1期
3 侯翠平;郭霞;;企业家生态位的错位与选择[J];生态经济;2006年08期
4 王颖聪;;品牌生态位优化模糊评价初探[J];企业经济;2009年03期
5 张有明;;国内旅游生态位理论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1年06期
6 张光宇;张玉磊;谢卫红;刘贻新;;技术生态位理论综述[J];工业工程;2011年04期
7 范航清;;“生态位”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初探[J];改革与战略;1993年05期
8 罗亚非;韩文玲;;从生态位的角度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9 向延平;;旅游竞争研究:生态位角度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10 胡仁杰;张光宇;刘贻新;;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生态位测度与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文龙;施维林;王刚;;沙坡头地区人工林植物的水分生态位适宜度与种间共存机制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2 韩晓卓;李自珍;;具有生态位构建的种群进化动力学模型、机理及其应用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3 赵红;陈绍愿;陈荣秋;;企业种生态位拓展模式及其演替规律[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郝云庆;李旭光;何丙辉;;生态恢复过程中华山松林与天然林主要种群生态位特征比较——以巫溪县红池坝为例[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5 何连生;倪汉祥;李光博;郭予元;金和年;李世民;;两种麦蚜的生态位分析及防治对策讨论[A];北京昆虫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何连生;李光博;郭予元;倪汉祥;金和年;李世民;郭松景;;麦田主要天敌的生态位测定及其对麦蚜控制能力的研究[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1年
7 赵士熙;吴中孚;;水稻三种螟虫生态位的研究[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二)昆虫生态学研究[C];1991年
8 董文霞;张钟宁;李生才;;棉田害虫主要天敌生态位的研究[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仲夏;超市经营应错开“生态位”[N];经理日报;2003年
2 陈春华;药店生态位:道法自然[N];医药经济报;2009年
3 蓝澜;关注企业“生态位”现象[N];中国邮政报;2003年
4 谢茂拾;我国企业家需要适宜的生态位[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5 陈晓燕;企业发展要遵循“生态位”[N];中国改革报;2003年
6 林少波;找准自己的“生态位”[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7 朱小姝;把“沈车”拽上“生态位”轨道[N];辽宁日报;2006年
8 金妍;从媒介生态位看都市类报纸的生存和发展[N];中华新闻报;2006年
9 高凤林;找准发展“生态位”[N];中国质量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胡斌;老字号振兴需找合理“生态位”[N];中国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元权;人的“生态位”的缺失与回归[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维;我国城市化进程引起城乡生态位变化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3 杨沛锦;生态位视角下企业共生体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4 曹晶晶;媒介生态位视角下我国微博发展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5 刘彦;人工红松落叶松种群生态位及生产力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6 王立龙;小花木兰生态位及生殖生物学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莫昌健;生态位构建对捕食—竞争系统的影响[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8 陈娟娟;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位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沈颖洁;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通勤空间分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10 党春梅;京津冀区域旅游生态位测评及协调发展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0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70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