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企业自主创新的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3 10:19

  本文关键词:企业自主创新的博弈分析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主创新 终止博弈 抢先进入博弈 等待博弈 政府补贴


【摘要】:自主创新能够驱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一国经济发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企业间自主创新的行为策略进行了博弈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了政府补贴的自主创新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如果政府在企业创新时给予一次性直接补贴或者阶梯式补贴,后发优势的等待博弈将转化为抢先进入博弈,企业具有抢先创新的动机。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不同的政策组合激励企业积极创新。
[Abstract]: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n driv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its importance is beyond doubt. This paper makes a game analysis on the behavior strateg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mong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 game model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government subsidy is establish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f the government gives one-off direct subsidy or step by step subsidy in enterprise innovation. The waiting game of latecomer advantage will be transformed into a pre-emptive game, and the enterprise has the motive of preemptive innovation.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can encourage the enterprise to innovate actively through different policy combinations such as tax, subsid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JY07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790013)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0605)
【分类号】:F273.1;F224.32
【正文快照】: 2.吉林省经济信息中心,吉林长春130061)一、引言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1]。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强弱已经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的发展阶段。这既是我国由中等收入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春艳;刘晓静;高瑞静;;关于产业创新政策一些问题的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 李士梅;程宇;;“再工业化”背景下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转型的难点与对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张清辉;王建品;;基于DEA的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0期

4 陈劲;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学习模式[J];科研管理;1994年02期

5 陈继初;;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新模式研究[J];求索;2010年05期

6 孙冰;;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及相关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02期

7 李向波;李叔涛;;基于创新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蕾;宋志国;顾亮;;基于动态理论的食品行业监督博弈分析——以“三鹿事件”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2 何宾,贾怀京;有效市场竞争对供应链中道德风险的制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陈跃;翟有龙;;环境治理供给的博弈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04期

4 肖晓勇;罗育林;;军事人力声誉激励机制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10期

5 刘云;丁飞;张振江;;舆论形成和演进模型的研究综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6 章帆;;管理的协同效应与组织的社会资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张建宇;蔡双立;;互补性资产、客户资产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本质逻辑[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韩秀兰;;农村信用社惜贷现象的博弈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9 马陆亭;高附加值产业实现的技术途径[J];北京轻工业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10 孙鳌,王学力;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及其支持战略[J];商业研究;2004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建忠;;智能型中药熏蒸汽自控治疗仪创新过程研究[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周颉;;无线传感器网络入侵检测模型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联宁;李彩虹;;《水污染防治法》之行政责任的经济分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周劲松;吴舜泽;余向勇;;跨界水环境冲突及对策分析[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5 胡光俊;朱平;;基于动态博弈的木马检测策略研究[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四卷)[C];2009年

6 文晓云;;技术引进、跟踪模仿与再创新的演进分析——以天水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为例[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7 王宏;;优化政府采购监督制度的经济学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8 裴涛;李飞;;基于PSK调制技术的非合作博弈论功率控制研究[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汪建成;刘晓龙;;后发企业如何通过连续并购提升技术能力与加速国际化——基于中集集团的案例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馨;;从模仿到创新的双模态动力机制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羊卫辉;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丁飞;互联网社区信息交互和传播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潘巨龙;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机制中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孙长松;交易成本视角的铁路客运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陈栋;自主创新与中国工业结构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兴旭;湖北省油菜种植风险与政策性保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涛;城市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荧彬;产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刘洪春;图书馆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唐雪梅;华松公司超薄DVD机芯自主开发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彬;技术引进型企业的技术跨越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慧明;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和培养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孙相军;科学发展观与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10 尚巍;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辨别与防范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功;;营造社会资本环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2 陈清泰;;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思考[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3 林苞;雷家殨;;不同产业创新的差异与国家的科技政策[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9期

4 李士梅;张倩;;国有装备制造企业转变发展方式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11期

5 杨大光;马_g崧;;吉林省生态产业系统模式升级的路径探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周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动力的系统性研究[J];经济纵横;2008年09期

7 成其谦,汪虹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和评价方法——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应用[J];技术经济;2002年03期

8 邹梅妮,柳瑞禹;再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09期

9 李刚;;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模型与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10 祁湘涵;;欧盟创新政策体系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蓝姝 李骐;深发展股改闯红线 “零对价”等待博弈[N];经济观察报;2006年



本文编号:13734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734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1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