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式城镇化与新式城中村居住空间治理
本文关键词:跳跃式城镇化与新式城中村居住空间治理 出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传统城中村 新式城中村 跳跃式城镇化 邻里效应 居住隔离
【摘要】:作为城郊被征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的"城边村"虽然在建筑景观、社区环境等方面已经与周边城市社区差别很小,但由于居民的社会网络、生活方式等仍然普遍维持着原来的乡村习惯,实质上只是披着城市外衣的新式城中村。相比传统城中村高度异质化的社会结构,新式城中村集中安置的居住空间特点及区位劣势导致其社会结构的同质化程度非常高。上述居住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特征在邻里效应的作用下,有可能被固化为群体的空间身份标签,最终诱发居住隔离。而居住隔离的萌发则会进一步强化邻里效应,使这一群体从被标签化走向整体的被边缘化。
[Abstract]:As a suburban land expropriated farmers concentrated settlement of the community "town side village", although the architectural landscape, community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have been very small difference from the surrounding urban communities, but due to the social network of residents. Lifestyle still generally maintains the original rural habits, in fact, it is only a new urban village dressed in the cloak of the cit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urban village, the social structure is highly heterogeneous. The residential space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tion inferiority of the new urban village centralized resettlement lead to a very high degree of homogenization of its social structure. The above-mentioned residential spat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re affected by the neighborhood effect. It may be solidified into the spatial identity label of the group and eventually induce the residential isolation, and the germination of the residential isolation will further strengthen the neighborhood effect and make the group move from being labeled to being marginalized as a whole.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居住现象及社会稳定的影响研究”(12CZZ017) 中央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团队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政策研究(NKZXTD1103)
【分类号】:C912.81;F299.21
【正文快照】: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高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国内大量涌现的城中村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通过归纳梳理,笔者发现已有研究普遍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研究对象方面,主要集中于传统城中村,对于近年来大量涌现的以城郊被征地农民集中安置社区为代表的“城边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田莉;“都市里的乡村”现象评析──兼论乡村─城市转型期的矛盾与协调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5期
2 蓝宇蕴;都市村社共同体——有关农民城市化组织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个案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谦;吴昊潼;;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和改造可行性模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梁德阔;;社会资本理论对社会学方法论二元对立的消解[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杨邦荣;;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文化机理及其实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徐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社会资本[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芦晓春;李兴佐;张平;简小鹰;;社会资本的构成差异对农村社区经济的影响——以发展程度不同的两个农村社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6 李峰;马颖;陈任;李念念;秦侠;胡志;;中国化社会资本与艾滋病防治[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7 陈宇秦;;社会资本理论的解释力及其困境[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8 叶南客;陈如;;理想·方略·目的——南京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宝鸡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许月云;刘刚;许红峰;郑志丹;;侨缘社会资本对侨乡社会体育发展的功效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10 陈晨;王玉位;佟雷;;浅谈社会资本与个人发展[J];才智;2010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任奔滔;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与融资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张淑东;人力资源资本化的市场意识前提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新;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群体冲突[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郑剑;社会资本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玉东;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资源配置与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贺佐成;社会资本视角下城市虚拟社区治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唐梅;城市化进程中转制民族社区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龚万达;社会生态视野中的志愿服务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思斌;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刘君德,彭再德,徐前勇;上海郊区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J];城市规划;1997年05期
3 杨安;“城中村”的防治[J];城乡建设;1996年08期
4 赵秀玲;谈小城镇建设中的制度改革问题[J];城乡建设;1996年09期
5 赵克志;村镇建设用地的调查与思考[J];城乡建设;1997年06期
6 王春光,JeanPhilippeBEJA;温州人在巴黎:一种独特的社会融入模式[J];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7 贺雪峰,仝志辉;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贵德;;浅议南宁“城中村”问题存在的原因与出路[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 刘金海;;城中村改造的四大转变及相关问题探讨[J];东南学术;2007年06期
3 陈柳钦;;城中村: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J];观察与思考;2008年16期
4 冶芸;李琛;;三个“城中村”的改造实践及反思——河北省三个城中村的比较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年08期
5 苗志崇;;让利于民改造城中村[J];时事报告;2006年04期
6 翡冷翠;;大城变迁——2011昆明城中村改造扩容纪事[J];青年与社会;2011年09期
7 刘社欣;广州市“城中村”问题的现状特点与对策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张驰,王芙蓉;“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孙晓芳;浅谈太原市“城中村”改造[J];山西统计;2003年12期
10 李招忠;政府与“城中村”社区[J];求索;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悐[鰟,
本文编号:1373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73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