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物流业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物流业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出处:《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了2002、2010年长江三角洲16市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结果显示近10年来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有所扩大。上海是长江三角洲物流业发展的龙头,杭州和南京为两翼,对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长江三角洲南翼的舟山、宁波物流发展迅速,影响不断扩大。本文对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2002年~2010年长江三角洲物流业的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最后采用岭回归分析法,探讨物流业发展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增长是物流需求和供给的基础,可以带动物流需求,对物流发展的影响十分显著;产业结构变化与物流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影响程度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对物流业的发展也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作用程度在下降;消费因素和对外开放因素对物流业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Abstract]:The logistics development level of 16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 2002 and 2010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entropy weight TOPS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gistics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past 10 year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between cities is uneven and the gap is widening. Shanghai is the leader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ith Hangzhou and Nanjing as the two wings.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Zhoushan, Ningbo,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influence is expanding.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2002 to 2010 is obviously spatial agglomeration. Finall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re discussed by using the ridg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economic growth is the basis of logistics demand and supply, which can drive logistics demand,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ogistics development.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the influence degree is enhanced.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lso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but the role of the degree of decline; Consumption factors and open-door factors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00460)
【分类号】:F259.27
【正文快照】: 现代物流业被喻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子系统,通过对区域内物资流动进行统筹规划,从而保证区域内各要素得到优化,使得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提高,最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将现代物流业作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万鲁河;王绍巍;陈晓红;;基于GeoDA的哈大齐工业走廊GDP空间关联性[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2 王能洲;沈玉芳;张婧;马仁锋;刘曙华;;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研究——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4期
3 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4 王瑛;杜鹏程;汪凯茜;;中国物流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体系及实证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张珍花;刘安琪;;我国泛珠江三角洲内地九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岭回归分析法[J];经济问题;2011年04期
6 李在军;管卫华;蒲英霞;李慧;马颖忆;;山东省旅游经济的时空演变格局探究[J];经济地理;2013年07期
7 李欣;何艳芬;马超群;赵鹏飞;孟欢欢;薛艳粉;;中国FDI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10期
8 陶进,姚冠新;长三角区域物流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互动机理及规划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年2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伟;唐珍;王淑云;;山东省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张梅青;周叶;周长龙;;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毛太田;;网络环境下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4 郑慕强;;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为例[J];创新;2009年07期
5 杨帆;张少杰;;中国物流业增长对经济非对称影响的Markov-switching模型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揭毅;;长三角物流一体化建设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05期
7 张蓉;洪铃;;广西区域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8年12期
8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9 郭建科;韩增林;仉培宏;;中国城市群物流研究述评[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10 王友丽;王健;;台湾水产品贸易与物流关系的实证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晓华;侯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A];2012中国信息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赵翠薇;邵维懿;;贵州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分析[A];2013年西部十三省区市土地学会学术交流会交流发言材料[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帆;中国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蒋永雷;区域产业转移形态及其对港口物流系统的影响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莫鸿;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正式制度因素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刘爽;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贺兴东;物流业运行基本特征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宋伯慧;基于大物流要素理论的物流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高秀丽;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梁启东;沈阳经济区经济空间特征与一体化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颖;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杨汉忠;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快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王永亮;区域物流运行状态测评体系[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5 贾国强;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庞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环境友好型物流系统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王柳根;基于DEA和AHP的大型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和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能洲;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态势与空间布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阴伟亮;中国物流高成本运行的制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10 王磊;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伟;丁士龙;;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吸引FDI的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谢庆红;物流系统化与整合物流[J];商业研究;2004年09期
3 韩剑;张凌;;集聚、扩散与FDI空间演化——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4 王丽;曹有挥;袁丰;;中国FDI区位选择的时空格局演进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1期
5 陆云航;市场化与中国地区差距——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1期
6 黄福华,谷汉文;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2期
7 曹瑛;;地区物流业产业关联研究——基于广东、福建和甘肃三省的对比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8 惠英;舒慧琴;;长三角物流园区规划布局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3期
9 陈晓华;叶庆华;;区域空间整合研究:理论演进与研究内容[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胡青峰;张子平;何荣;牛遂旺;;基于Geoda 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金卓;基于DEA原理的物流企业综合效率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2 张雪峰;哈大齐工业走廊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喻萧萧;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整合及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雅淑;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的适用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东贤;日本物流的变迁和面临的课题 ──从日本物流的发展探讨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之一[J];商业研究;2000年03期
2 李东贤;日本企业物流的革新──从日本物流的发展探讨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之二[J];商业研究;2000年05期
3 李东贤;借鉴日本物流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业─—从日本物流的发展探讨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之三[J];商业研究;2000年06期
4 桂寿平,何秋,陈刚;物流服务于企业的运行机制及相关模式[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1期
5 朱浩清;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0年07期
6 许胜余;日本大型物流基地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0年12期
7 孙雄,陈容秋;广东物流业发展前景展望与对策[J];商业经济文荟;2000年04期
8 金永兴;我国航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J];中国航海;2000年01期
9 安茜,李卫顺;从外企在中国的物流策略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J];中国物资流通;2000年05期
10 王自勤;物流认识的误区[J];中国物资流通;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敬菊;;浅谈三方协同推进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计国君;;我国物流业振兴规划下物流产业创新模式与发展趋势[A];第七次全国重点市场总裁联席会暨“十二五”时期市场创新发展论坛会刊[C];2010年
3 杨建鹏;;发挥物流作用,缩短内部配套周期[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许应生;;谈现代物流与零售业的竞争优势[A];“发展商业,适应西部大开发”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鞠颂东;李伊松;;西部物流发展问题研究[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皓若;;勇于实践 开拓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新局面——关于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几点思考[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7 陆江;;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8 ;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晓红;;西安构建西北物流中心的几点思考[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覃达;;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雷翰;关世太;加速发展现代物流抢 抢占石化市场制高点[N];中国化工报;2002年
2 杨志诚;物流基地的投资回报与风险(上)[N];中国交通报;2001年
3 ;物流保驾亚马逊欧洲业务[N];中国交通报;2003年
4 冯耕中 ;物流园区创新的三大方向[N];中国交通报;2005年
5 王珍珍;物流试点:转型中的“典型样本”[N];中国交通报;2005年
6 ;标准整合让物流信息不再成为“孤岛”[N];中国水运报;2005年
7 智谊萍;杨延龄;张继明;现代物流助冶金企业做大做强[N];中国冶金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张苓;西部欲突破现代物流发展瓶颈[N];中国冶金报;2003年
9 丁俊发;物流理论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N];国际商报;2002年
10 张勇;客户迫切需要新型物流服务[N];国际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国旗;具有多属性特征的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李隽波;物流快速反应的能力评价与实现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何远成;基于水运的流域物流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张志勇;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6 许笑平;企业物流绿色化发展障碍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孙兵;物流领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周启蕾;现代物流业形成发展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10 张凤荣;区域创新物流系统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华;物流业服务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吴蕾;厦门物流企业商务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刘露;物流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江素薇;物流市场预警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5 刘正平;物流服务模式及切入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6 包国勇;物流设施项目成本模型与成本控制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7 雷凯;北京市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吴念蔚;柳州物流系统的供需均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何青磊;江西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10 刘灵凤;物流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77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7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