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结构性调控范式的实践模式及其理论贡献
本文关键词:中国特色结构性调控范式的实践模式及其理论贡献 出处:《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从性质上可分为紧缩性与扩张性两大类型。在具体的政策操作实践中,这两种类型的宏观调控长期存在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并存的双轨模式。其中,结构性调控扮演了重要角色,其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主动调整最终引致经济的收缩与扩张效应,从而达到逆周期的政策效果。这种以结构性调控为主、总量调控为辅的调控方式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最大特色。结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大量运用结构性政策的经验,笔者认为,结构性调控与总量调控相结合构成了系统的宏观调控理论及政策体系,而结构性调控政策不仅弥补了西方主流反周期政策中仅包含总量政策的缺陷,也是对2012年以来政府实施的"微刺激"、区间调控与定向调控等结构性扩张的理论提升与现实回应。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macro-control Chinese from na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ight and expansion of the two types. In policy practice, macro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wo types of long-term existence and total control of structural control of dual mode. The structural regu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its active adjustment the contraction and expansion effect on the economy and ultimately lead to the economic structure, so as to achieve the counter cyclical policy effect. The structural regulation, regulation of the total control by China became the biggest characteristic of macro-control.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use of a large number of structural policy experien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structural control and total control of the combination the Macro-control Theory and policy system, and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policy not only makes up for the counter cyclical policy contains only the total western mainstream The defect of the quantity policy is also the theoretical promotion and the realistic response to the structural expansion of the government's "micro stimulation", interval regulation and directional control since 2012.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融摩擦条件下宏观调控政策的经济波动效应研究”(71403040) 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DUFE2014J07);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经济结构变迁与宏观政策”(DUFE2014T02)
【分类号】:F123.1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开展了八次大规模的宏观调控,在促进经济增长、熨平周期波动与推动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在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增长失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得到了主流经济学的广泛关注和赞誉[1-2],有学者甚至提出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箐;魏建;;中国转轨过程中的企业扩张行为[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2 郭庆旺;贾俊雪;刘晓路;;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情势转变视角[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3 聂辉华;李金波;;政企合谋与经济发展[J];经济学(季刊);2007年01期
4 宋立;刘雪燕;李世刚;;宏观调控应以结构性措施为重点[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1期
5 雷钦礼;;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及其增长效益的测度分析[J];统计研究;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怡;;我国经济结构演变的动因和趋势[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9年01期
2 纪丽娟;李世平;;土地一级开发机制优化设计[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俊豪;王岭;;国内管制经济学的发展、理论前沿与热点问题[J];财经论丛;2010年06期
4 项后军;周宇;;财政政策对私人消费非线性效应的存在性及触发条件研究[J];财经研究;2011年09期
5 蒲丹琳;王善平;;区域竞争、公司税负与社会责任意识[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6 吴江;张艳丽;刘勇;;财政政策冲击对实体经济的总体和结构性影响分析[J];财政研究;2011年07期
7 陈享光;赵英杰;;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07期
8 赵文霞;潘博;;执法成本、政企合谋与煤矿安全——基于中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韩洁;邹建锋;;新公共服务与和谐社会——对当前公共问题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10 王成勇;王少平;;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的突变现象[J];系统工程;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江会;刘兴堂;;银行俘获行为与监管者声誉关系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张浩;李仲飞;邓柏峻;;利益同盟、腐败与高房价: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经济与社会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4 王燕武;;解读政府支出扩张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带存货的新凯恩斯模型研究[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论文集[C];2014年
5 袁渊;左翔;;政府层级改革与经济增长[A];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暨宏观经济青年学者论坛——“中国经济增长与结构变迁”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杰伟;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中市场增强型行为及绩效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伶俐;公司治理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左翔;中国公共品供给失衡与地区差距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郭金秀;反危机公共支出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王彩霞;地方政府扰动下的中国食品安全规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杰;安全生产法律制度实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胡爱华;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纪丽娟;土地一级开发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宇驰;作为制度要素的地方政府与产业绩效关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程丽;小城镇污水治理、激励机制与政府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洋;山西省煤炭产业重组绩效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4 陈超;经济适用房制度实施过程中委托代理关系及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5 石传明;转轨背景下的行政垄断特性与形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朱建锋;多政府财政经济行为的资金流动仿真建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涛;垄断行业的规制设计和防共谋契约[D];天津大学;2012年
8 杨甜;江苏省太湖流域水质双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李彬;潍坊市农民科技培训效果分析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0 何雪峰;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郭庆旺,赵志耘;宏观经济稳定政策的理论依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年03期
3 沈立人;戴园晨;;我国“诸侯经济”的形成及其弊端和根源[J];经济研究;1990年03期
4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5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6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7 赵留彦,王一鸣,蔡婧;中国通胀水平与通胀不确定性:马尔柯夫域变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8 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9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论———兼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J];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10 张知彬,王祖望,李典谟;生态复杂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生态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王小鲁;[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文;今年我国经济将总量调控五大行业[J];广西经贸;2001年01期
2 魏雅华;;汽车限购令 会成为中国汽车业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吗?[J];江淮法治;2012年16期
3 ;部分行业2001年总量调控目标确定[J];化工统计与信息;2001年04期
4 ;2001年上半年钢铁总量调控结构调整情况[J];冶金丛刊;2001年04期
5 ;2000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效益 2001八大行业总量调控目标确定[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01期
6 ;关于2001年本市地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总量调控意见的通知[J];上海财税;2002年01期
7 本刊编辑部;树立全局观念 深化总量调控[J];冶金财会;2005年06期
8 徐有轲;霍难;;论紧环境下军事经济总量调控的指导思想[J];军事经济研究;1993年02期
9 ;部分行业总量调控目标确定[J];中国经济信息;2001年01期
10 常晓航;;天津:小客车总量调控指标竞价启动[J];产权导刊;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军;;广州出台“限牌新政”[A];西南汽车信息:2013年第7期(总第328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天文;总量调控 淘汰落后[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2 特约作者 社文;今年中国经济将总量调控五大行业[N];中国企业报;2001年
3 记者 李佳路;部分行业总量调控目标确定[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郑勇;总量调控 加强联合[N];中国煤炭报;2001年
5 记者 西林;2002年总量调控、结构调整基本思路[N];中国企业报;2002年
6 中国证券报记者 陈思;石化总量调控是重点[N];中国石化报;2000年
7 晓文;矿业仍是总量调控重头戏[N];中国矿业报;2000年
8 卓尔;经贸委将加强行业总量调控[N];中国石化报;2000年
9 建才;重点行业总量调控目标确定[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10 记者 陈思 实习记者 新春;石化 总量调控是重点 纺织 原料价格涨起来[N];中国证券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国栋;我国市级政府编制总量调控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22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42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