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协调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03:08

  本文关键词: 城镇化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耦合协调度 出处:《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城镇化是个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等多方面内涵。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一种多元行为,主要由政府、市场和社会联合提供,在我国以政府提供为主。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涵盖了教育、医疗和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多项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时期,城镇化的发展不仅要注重速度,更应当侧重质量,因此,研究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协调程度很有必要,这是对民生问题的切实关注,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及幸福程度。论文立足于全国和各省(市)两个层面,在已有理论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及其分项指标的耦合协调程度,并根据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发展指数对全国31个省(市)进行分类,指出东、中、西各省(市)未来应努力改进的方向。论文共包括六章内容:第一章为导论,着重交代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然后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并对论文的创新与不足进行了归纳;第二章是相关理论基础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从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两方面进行阐述,总结相关理论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第三章是对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根据指标体系对全国和各省(市)城镇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第四章是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协调度研究,首先是对耦合协调度模型法的说明,之后对全国和各省(市)进行耦合协调度分析,得出全国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耦合协调程度较高,而各省(市)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程度良莠不齐,为此,文章进一步根据判定标准对各省进行了归类;第五章是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分项指标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并根据判定标准对31个省(市)进行了分类,得出部分省市在教育供给、社会保障及就业供给、基础设施供给、公共安全供给方面出现了低度和中度协调;第六章是结论和建议,从全国,东、中、西各省(市)角度总结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协调程度,并就如何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协调度,保证城镇化的质量,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Abstract]:Urbanization is a wide range of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it includes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economic urbanization, spatial urban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notation.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supply is a pluralistic behavior, mainly by the government. Th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covers education, health and public health, social security and employment, infra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the structural adjustment,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period,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speed, but also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which is a practical concern to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Based on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city) two levels,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the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the paper uses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its sub-indexes, and classifies 31 provinces (cities)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dex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points out the east. The paper includes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en it gives the research ideas and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and summarizes the innovation and deficiency of the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from urbanization and basic public services to elaborate, summarize the relevant theory and buil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third chapter 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ccording to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country and the provinces (cities) urbanization and basic public service supply status of descriptive analysis; Chapter 4th is the study of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first of all,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method, and then the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provinces (citi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basic public services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is high. Howeve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re mixed and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are mixed. Therefore, the article further classifies the provinces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Chapter 5th is the study of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basic public service supply sub-index, and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31 provinces (cities), get some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supply of education. The social security and employment supply, the infrastructure supply, the public security supply have appeared the low degree and the moderate coordination; Chapter 6th is the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national, eastern, central, western provinces (cities) to sum up urbanization and basic public service supply coordination, and how to steadily promote new urbaniz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supply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some targeted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630;F29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德;;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J];今日海南;2000年11期

2 白国强;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特征与趋向分析[J];岭南学刊;2001年03期

3 曹凯生;包卫兵;;城镇建设“四要”“七忌”[J];中国老区建设;2001年10期

4 尹成杰;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J];求是;2003年02期

5 王彦勇;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若干问题[J];发展论坛;2003年07期

6 王涛;小城镇建设要走健康发展之路[J];创造;2004年04期

7 郝鑫萍;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城镇化进程[J];前进;2004年11期

8 龙长春;沿河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J];理论与当代;2004年11期

9 司宪年;云南城镇化还需创新方略[J];创造;2004年12期

10 李世凡;;对贫困地区实施小城镇开发带动战略的思考[J];铜仁地委党校铜仁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定芳;;贵州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与对策思考——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平安;;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的现实选择[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22次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昌雄;;城镇化与广西城镇化建设[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张蒙;杨文利;;新时期小城镇建设的回顾与思考[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卢云辉;;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7 黄跃新;;望城县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研究[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肖万春;;推进“大县城、县辖市”城镇化壮大县域经济[A];生产力理论创新与社会实践--中国生产力学会第15届年会暨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研讨会文集[C];2010年

9 陈扬;;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的经济思考[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诚克;特色是城镇的灵魂和名片[N];贵州日报;2007年

2 马跃然;贵州全力打造特色城镇品牌[N];西部时报;2007年

3 陈昱甫;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及思考[N];中华建筑报;2009年

4 湖北省荆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乔太平;别让城镇化“热”过了头[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员;走出一条贵州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N];贵州日报;2011年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 执笔人 汤正仁;推进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思考[N];贵州日报;2011年

7 陈忠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有特色城镇现代化的建构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刘中山 高宇红;专家学者为我省小城镇建设出谋划策[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驻马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张道军;加快农区城镇化进程的思考[N];驻马店日报;2011年

10 蒋晨飞 甘肃省人口委;在城镇化建设中促进人口均衡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俊;武汉城市圈城镇化质量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周景阳;城镇化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3 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5 陶永勇;小城镇建设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6 卢海元;实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8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10 梅克保;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与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晓东;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增繁;当前小城镇建设与基层政府职能转变问题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石品;我国小城镇建设的体制性障碍及破解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4 白鹤松;黑龙江省小城镇建设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李刚;关于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的探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6 赵训清;湖北省小城镇建设的模式选择与政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张晓霞;鞍山市城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8 贾林瑞;移民迁建不同阶段三峡库区云阳县城镇化质量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9 张丽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学龄子女就学地点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凯敏;城镇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2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472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6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