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劳动力市场扭曲与收入差距研究——基于“身份”型社会视角

发布时间:2018-02-24 09:14

  本文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扭曲 收入差距 身份 出处:《经济管理》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转型经济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从"身份型社会"向"职业型社会"转轨。身份型社会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身份"成为决定产品或者要素价格的重要因素。从劳动力市场看,"身份"不仅会影响当前收入水平,还会使得部分群体缺乏机会和权利去改变收入状况,进而导致居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本文从"身份"型社会视角提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非农"与"农"、"垄断"与"非垄断"、"国有"与"非国有"以及"本地"与"外地"四类"身份"分割,并据此探讨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身份"型分割扭曲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CGSS2010数据资料运用"四差异"分析法估计了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身份"型分割扭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个人的收入水平与其"身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具有"非农"、"外地"、"垄断"和"国有"身份的个体分别比"农业"、"本地"、"非垄断"和"非国有"身份的个体获得的收入更高,且相对的两类人员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收入差距。进而,运用城乡子样本和东中西部子样本检验了结论的稳健性,同时,也间接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结构变迁以及市场化程度高低等因素影响着劳动力市场"身份"型分割扭曲对收人差距的作用强度。
[Abstract]:An important problem facing China's transition economies is how to transition from an "identity society" to a "professional society". One of the most basic features of an identity-oriented society is that "identity" becomes a determinant of product or factor prices. From the labor market point of view, "identity" not only affects current income levels, It also leaves some groups without the opportunity and the right to change their income.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ntity" society, points out that there are "non-agricultural" and "agricultural", "monopoly" and "non-monopoly", "state-owned" and "non-state-owned" in China's labor market. And the separation of "local" and "foreign" categories of "identity",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echanism of the distortion of "identity" segmentation on the income gap in China's labor market. Then, based on the CGSS2010 data, the paper estim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identity" type segmentation distortion on the income gap during the transition period by using the "four differences" analysis method.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ome level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status", in which, Individuals with "non-agricultural", "non-local", "monopoly" and "state-owned" status have higher incomes than those with "agriculture", "local", "non-monopoly" and "non-state" status,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re is indeed a significant income gap between the two categories of personnel. Furthermore,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nclusion is tested by using urban and rural sub-samples and sub-samples from eastern, we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ndirectly verifies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hanges of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and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influence the intensity of labor market "identity" segmentation distortion on income gap.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组合套利投资中的动态市场风险测度及其最优动态资产配置策略”(71171155)
【分类号】:F249.2;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2 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3 严善平;;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别——对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4 孙宁华;堵溢;洪永淼;;劳动力市场扭曲、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9年09期

5 章元;王昊;;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与地域歧视: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6 胡宝荣;;论户籍制度与人的城镇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2期

7 张清;从身份到契约: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之变迁[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8 蒲艳萍;吴杰;;转型期中国就业重构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2年02期

9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10 杜鑫;;中国垄断性行业与竞争性行业的收入差距:基于北京市微观数据的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睿智;宗鑫;;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基于劳动力相对过剩问题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汤汇;;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转移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3 支婷婷;;从农民收入状况看农村发展——以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9期

4 谭宇;加快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有关问题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5 谭宇;兼业型劳动力转移经济模型的构造[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6 王桂芝;袁博;;有序人口流动模型及其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7 陈秀;藏少梅;于学江;;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8 楼旭明;;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9 刘芬;杨绪萍;;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西部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10 韩秀丽;;影响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原州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铖;;二元经济结构转型:国外理论与中国实践[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姜长云;;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状况及其深层原因[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3 许晓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就业问题研究——国外经验分析与启示[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冠国;;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研究与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蓓蓓;鲁春霞;;城市化进程中远郊型市镇的开发战略研究——以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五宝镇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黄淑贞;;网络事件中的阶层冲突[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永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贵州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演变、改革成效、问题及对策思路[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8 刘有祥;;贵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9 杨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海涛;田东山;陈龙;;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梅;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正刚;我国农村金融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徐景芝;国内重点城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韩丽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关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盖运动;东营市统筹城乡发展主要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社建,徐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5期

2 姚耀军;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3 李钢;董敏杰;金碚;;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对立的吗?——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9年09期

4 薛欣欣;;不同所有制部门工资差异的行业分布特征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0年01期

5 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J];当代;2003年06期

6 陆云航;;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J];当代财经;2006年04期

7 聂盛;我国经济转型期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从所有制分割到行业分割[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6期

8 尹希果;陈刚;程世骑;;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再检验——基于面板单位根和VAR模型的估计[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9 顾昕;;通向普遍主义的艰难之路:中国城镇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分析[J];东岳论丛;2006年03期

10 刘文烈;魏学文;;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思考[J];东岳论丛;2010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徐冠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2 孙立平;[N];南方周末;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国各地劳动力市场网站网址名录[J];中国就业;2003年07期

2 樊辉;;从构成角度研究劳动力市场[J];改革与开放;2003年09期

3 翟志刚;;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及对技能人才的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1期

4 刘丽;李咏梅;;浅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胡剑萍;;德美两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干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5期

6 韩玉成;李丁;;对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和思考[J];华商;2008年03期

7 张车伟;;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年03期

8 孙妍;;从实际失业率看我国行业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J];经济导刊;2010年06期

9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个体生涯:一项比较研究》出版[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33期

10 宫希魁;再论开放劳动力市场问题[J];求是学刊;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丽;;北京、上海劳动力市场的“本-外”分割:现状、归因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建国;;关于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思考[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纪新青;宋明爽;康维波;;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立及就业制度改革中的政府干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翁光兰;;试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荣;;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市场的全国大一统[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钟甫宁;何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扩大就业机会、统一劳动力市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7 尚长风;殷国玺;;不同成因的城乡失业及治理[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8 罗来淼;;加快鹰潭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几点意见[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陆海深;;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政策性阻碍[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10 金汝斌;陈诗达;陆海深;;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政府职能[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桂风;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要适应市场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贾楠(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及对策[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周倜;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王岩;对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立法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5年

5 记者 刘茜;广州劳动力市场将信息化[N];经济参考报;2000年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张丽宾;劳动力市场运行渐入快车道[N];经济日报;2002年

7 周萌;欧盟6国将向新成员开放劳动力市场[N];国际商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徐莹波;劳动力市场女性比男性更受欢迎[N];桂林日报;2007年

9 王建威;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需过“三道坎”[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陈建中 李玉梅;我市首次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N];金昌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杨红彦;汇率、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劳动力市场调整[D];南开大学;2012年

4 冯冰;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D];南开大学;2012年

5 武中哲;单位制变革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D];上海大学;2008年

6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7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9 晋利珍;劳动力市场双重二元分割与工资决定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10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青龙;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歆琳;京沪铁路对沿线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夏晓文;试析欧盟东扩对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李随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胡祖杰;我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叶碧英;当代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郑宏涛;解雇补偿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王辉;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9 金春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劳动力市场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左志博;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29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29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5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