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市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科学问题

发布时间:2018-02-27 21:34

  本文关键词: 城市化 研究进展 科学问题 新型城镇化 国家战略 出处:《地理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14年国家印发了"新型城镇化规划",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入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型期,并将新型城市化作为国家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重要工作内容,为城市化领域研究提供了重大机遇。国际上,城市化的基础理论和内容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不断丰富,研究阶段持续深化,领域持续扩展,研究方法手段持续改善和进步。国内城市化研究起步晚、进展快,在中国特色城市化合理进程的科学认知与思辨等诸多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展望未来,提出了城市化领域的5个科学问题及其子问题:城市化的跨学科特性与成立城市化学科,城市化概念、原理、方法等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城市化的区域特性以及与城乡统筹的相互关系,可持续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与空间格局研究,大数据支持下城市化和智慧城市的系统集成与模拟平台研究。
[Abstract]:In 2014 the state issued a new urbanization plan, marking the city into the Chinese from "growth" to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will become a new city for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for quite a long period of work, provide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the city.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field, basic theory the content system and the city has been basically formed and constantly enrich the research stage, continued to deepen, the field continues to expand, research method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progress. The domestic city research started late, rapid development, obtain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cognitive science reasonable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ty and many other speculative issues. In the future, put forward 5 scientific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city and c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ub problems: Chemistry, inter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city concept, principle, methods of basic theory system of city construction.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lationship with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ion,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spatial pattern of sustainable urbanization, and the system integration and simulation platform of urbanization and smart city supported by big data are studi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080,41430636,41271184)
【分类号】: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朝林;城市化的国际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2 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3 章光日;顾朝林;;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被动城市化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6年05期

4 张京祥,范朝礼,沈建法;试论行政区划调整与推进城市化[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5期

5 张颖,赵民;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对钱纳里研究成果的辨析与延伸[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4期

6 刘玉;;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区域特性与矛盾差异[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2期

7 陈明星;叶超;付承伟;;我国城市化水平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6期

8 刘云刚;殷冠文;;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建城市化——以鹤壁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7期

9 马丽;金凤君;;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紧凑度评价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10 樊杰,田明;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化水平的相关分析及省际差异[J];地理科学;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hanges of Villagers' Welfare and Security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Villages——A Case of Guangzhou Province,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7期

2 郭谦;吴昊潼;;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和改造可行性模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3 於冉;;中国城市巨型工程分类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陈志;;湖北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0期

5 汪园;胡守庚;;论“城中村”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6 李继云;普希宁;;云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7 毛蒋兴;盛凯;欧阳东;黄鹄;严志强;;民族地区城市化综合水平区域差异特征研究——以广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8 袁瑞娟;;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9 李莉莉;程胜高;高建军;;城中村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10 蒋焕洲;;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3 郭凯峰;李霁;;1991—2008年云南省城镇化影响因素与特征分析——基于城镇化在云南桥头堡建设进程中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俞滨洋;王洋;;从“快速城市化”到“健康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转型及“健康规划”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章征涛;祁蕊;;主动还是被动——对我国城市化路径的思考和建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映洁;;中国过度城镇化的空间分布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彭,

本文编号:1544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44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2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