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劳动力转移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本文选题:全要素生产率 切入点:对外贸易 出处:《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源泉。文章运用经验数据和实证检验分析了对外贸易、劳动力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总体影响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倒U型影响,主要源自于进出口贸易对技术进步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与此影响相反,进出口贸易对综合技术效率呈正U型影响。劳动力转移可以显著提高综合技术效率而对技术进步具有直接负面效应,但通过推动对外贸易进而提高技术进步的间接促进效应不应被忽视。随着技术势差的缩小,通过对外贸易等渠道获得技术溢出的效应日趋减弱,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应转变为主要依靠自身技术研发和制度创新,同时应注重进一步挖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潜力。
[Abstract]: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the source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The overall influence of labor force transfer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eign trade has a negative U-shaped effec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has a significant inverted U shape relationship to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contrast to this effect,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has a positive U type effect on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fficiency. The transfer of labor forc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has a direc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owever, the indirect promotion effect by promoting foreign trade and improving technological progress should not be ignored. With the narrowing of technolog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 the effect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through foreign trade and other channels is weakening day by day. China'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should be transformed to rely mainly on its own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urther tap the potential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transfer.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战略与路径研究”(11&ZD008)
【分类号】:F752;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兵,赖景生,胡宝娣;二元结构、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2 张庆昌;;工资、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1979-2009[J];财经研究;2011年04期
3 杜兴强;雷宇;郭剑花;;政治联系、政治联系方式与民营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7期
4 张广婷;江静;陈勇;;中国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0期
5 徐建军;汪浩瀚;;中国对外贸易和金融深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时变参数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6期
6 叶明确;方莹;;出口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基于空间杜宾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5期
7 关兵;;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各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8 毛其淋;;二重经济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演进[J];经济科学;2012年02期
9 张勇;;农业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09年01期
10 韩振国;何敏蓉;李东坤;;进口贸易、吸收能力与国际研发技术溢出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2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3 刘春苗;;高管政治关联对企业价值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2年07期
4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5 侯鹏;陈磊;;人民币升值能够平衡我国的贸易差额吗?——基于汇改后月度数据的S—VAR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6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7 燕安;黄武俊;;FDI、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提升——基于DEA与VAR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8 杨碧琴;霍伟东;;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必须提高劳动资本存量[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9 郑效晨;刘渝琳;;FDI、人均收入与环境效应[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10 杨勇;;西部在全球化逆转期的转型优势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7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8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宋玉;唐婉虹;燕紫;;政治联系提高抑或降低了会计盈余质量?——基于应计质量和盈余反应系数的检验[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敦力;李四海;;社会信任、政治关系与民营企业银行贷款——基于社会嵌入性理论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4 龙建辉;银行监督与公司治理效率[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韩凤舞;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金胜;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适度规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陈亮;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霈;冷静;;劳动力流动替代资本流动的辨析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年12期
2 周申;漆鑫;;经济开放、劳动市场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3 侯风云;张凤兵;;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外溢与城乡差距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4 吴延兵;;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5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中国区域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9期
6 文娟;孙楚仁;;贸易与中国收入不平等的计量检验[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7 徐e鴄\;;中国省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邻居效应[J];科技和产业;2009年09期
8 张萃;赵伟;;中国区域经济“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J];当代财经;2009年02期
9 赵树凯;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就业[J];当代亚太;1998年07期
10 倪海青;张岩贵;;中国出口贸易的直接和间接技术进步效应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善记;“免费培训”的意义[J];w挛胖芸,
本文编号:15636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63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