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期网络规模的双寡头质量竞争
本文选题:预期网络规模 切入点:质量竞争 出处:《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考虑一种具有网络效应特征的产品,本文研究当产品预期网络规模主要受质量影响时,双寡头企业如何进行质量竞争。本文建立了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的方法分析了这种问题。结果表明,市场领导者获得大于其预期网络规模的市场份额,而市场跟随者获得小于其预期网络规模的市场份额。对于弱网络效应产品,随着网络效应的增强,两企业的产品质量分化加剧,价格及利润差异随之扩大。当网络效应的强度足够低时,市场跟随者利用后发优势得到较大利润。而对于强网络效应产品,市场领导者利用先发优势得到更大利润。
[Abstract]:Consider a network effe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s, this paper studies when the expected network scale mainly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how to make the quality competition of duopoly enterprises. In this paper, a method of two stage game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is probl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ket leader was bigger than the expected size of the network and market share. Market follower was smaller than the expected size of the network market share. For the weak effect of network products,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e network effect, two enterprise product quality differentiation, price difference and profit increased. When the intensity of the network effect is low enough, the market followers use the advantage of greater profits. And for the strong network effect of the product, the market leader in the use of first mover advantage to get more profit.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118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WK2040150003)
【分类号】:F274;F22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庆林;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产品扩散模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4期
2 曹韫建,顾新一;一类存在网络外部性的水平差异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3 潘晓军,陈宏民;基于网络外部性的规模收益与产品差异化[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姚远;宋伟;;技术标准的网络效应与专利联盟[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2期
5 刁新军;杨德礼;任雅威;;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纵向差异化策略[J];预测;2009年06期
6 王国才,朱道立;网络经济下企业兼容性选择与用户锁定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年06期
7 刘晓峰;黄沛;杨雄峰;;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双寡头市场的动态定价策略[J];中国管理科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献红;;网络外部性下兼容产品价格竞争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0期
2 王广玲;;网络外部性系数不同时双寡头厂商的定价选址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20期
3 唐红涛;;网络经济下“锁定”顾客策略研究——基于“动感地带”与“UP新势力”的调查分析[J];电子商务;2007年11期
4 高巍,吴祈宗;数字电视的定价及价格规制[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年09期
5 张帆;刘新梅;;互联互通双向接入的利益分配机制[J];系统工程;2007年01期
6 刁新军;杨德礼;胡润波;;具有Stackelberg博弈和网络外部性的扩展Hotelling模型[J];系统工程;2008年02期
7 文守逊;幸昆仑;;网络外部性下企业技术竞争研究[J];工业工程;2009年05期
8 汪发明;;网络效应产品的顾客价值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3期
9 宋明顺;张华;;专利标准化对国际贸易作用的机理研究及实证——基于标准与国际贸易关系研究现状[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2期
10 何浏;王海忠;朱帮助;田阳;;名人多品牌/产品组合代言溢出效应探析——一项基于网络外部性视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种晓丽;张金隆;聂磊;满青珊;;基于移动服务消费者效用的定价策略研究[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袁文榜;赵新良;陈忠全;;垄断厂商多产品决策模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体斌;蒋湘岚;路应金;;基于混合寡头模型的3C融合进程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杜俊枢;郭毅;;社会网络技术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5 刘斌;马新迪;张荣;;应急采购情形下短生命周期产品的团购策略分析[A];“两型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3年
6 滕春贤;童清天;;混合式结构多条供应链的纵向结构选择[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汪贤裕;王华;;产品的价格、质量和产品促销[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8 赵嘉敏;;网络外部性对新能源运力投入决策及其社会效益影响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龚强;张懿;;企业的最优产品差异化选择[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10 汪淼军;励斌;;网络外部性、竞争和产品差异化[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2期(总第6期)[C];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海东;;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融合动因与模式研究——基于网络效应的视角[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2 翁轶丛,陈宏民,倪苏云;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企业R&D行为与兼并研究[J];系统工程;2002年01期
3 刘庆林;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产品扩散模型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4期
4 夏大慰,熊红星;网络效应、消费偏好与标准竞争[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5期
5 赵道致;垄断竞争市场定价策略的微分对策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6 潘晓军,陈宏民;基于网络外部性的规模收益与产品差异化[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7 万君康,王成昌;技术标准的网络效应分析[J];经济师;2004年12期
8 李太勇;网络效应与标准竞争战略分析(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09期
9 顾锋,薛刚,黄培清;存在消费者购买选择的企业定价选址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9年04期
10 潘晓军,陈宏民,黄丹丹;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产品的配额限制与差异化策略[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铁民;;我国果业进入全面质量竞争新阶段[J];西北园艺(果树专刊);2004年02期
2 李秀林;冶金企业质量竞争策略初探[J];冶金经济与管理;1997年06期
3 曾进康;;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参与世界级质量竞争——攀钢(集团)公司科技发展与质量振兴的探索[J];中外科技信息;2001年03期
4 陈邦柱;迎接21世纪的质量竞争与挑战[J];城市技术监督;2001年02期
5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质量竞争[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专刊);2002年05期
6 ;种猪需求增长 质量竞争激烈[J];河南畜牧兽医;2003年04期
7 铁民;我国果业进入全面质量竞争新阶段[J];西北园艺;2004年04期
8 郭克力;标准主导:国际质量竞争的高级形式[J];开放导报;2005年04期
9 时中全;如何走出质量竞争的误区[J];新疆农垦经济;2005年05期
10 张瑞敏;;从质量竞争优势 上升到世界名牌[J];中国品牌;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基雄;;依托人才 创造名牌[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2 王炳山;白寒;;企业兴亡话名牌[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3 黄景贵;;制度竞争力——全球化时代的主题——兼论特区制度质量竞争[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利君 本报记者 蒋维胜;引导企业向质量竞争转变[N];中国质量报;2014年
2 赵仲堂;浅议主动监督与质量竞争[N];中国质量报;2005年
3 记者 蒙华;我国东部地区质量竞争优势突出[N];中国建材报;2006年
4 葛春涛;代表讲述的质量故事[N];中国质量报;2003年
5 郭学凤 刘红云;品牌竞争高于质量竞争[N];中国质量报;2005年
6 惜墨;批量集采跳出低价怪圈方能高质量竞争[N];政府采购信息报;2013年
7 金陵 胡琪;“老字号”品牌怎能经受起如此“残杀”?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8 于言;质量竞争是明智之举[N];中国纺织报;2002年
9 李培森;西部开发必须做好质量文章[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刘华;CEPA带来了质量竞争[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之刚;低质量竞争的困境与出路[D];苏州大学;2011年
2 吴晖;HSH肉食制品厂的质量竞争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满慧;竞争环境下企业制造部与营销部控制结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765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76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