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农民工的反歧视意识与反歧视行为——基于浙江省L区的调查与分析
本文选题:进城农民工 切入点:受歧视情况 出处:《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当前进城农民工受到制度性和社会性的双重歧视,其中社会性歧视造成的身心伤害更加直接、更加深刻。面对歧视,进城农民工的反歧视个体意识比较强烈,但是反歧视群体意识相对较弱、尚处萌芽状态,即集体联合反抗歧视的可能性还比较小。面对歧视,进城农民工也有各种不同的反歧视行为,使用最多的是日常抗争行为,另外还有以理抗争行为和过激抗争行为。日常抗争行为有背后辱骂、暗中破坏、偷懒怠工、假装糊涂等不同形式,这类反歧视行为需付出的成本代价低,且不需与其他人联合行动,却能在较大程度上获得心理平衡。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反歧视意识和反歧视行为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新生代要比老一代具有更加强烈的反歧视意识,也更加容易产生反歧视行为。
[Abstract]:At present,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are subject to both institutional and social discrimination, in which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injuries caused by social discrimination are more direct and profound. In the face of discrimination, the individual awareness of anti-discrimination among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is relatively strong. However, the anti-discrimination group consciousness is relatively weak, and it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at is, the possibility of collective alliance against discrimination is still relatively small. In the face of discrimination, migrant workers in cities also have various kinds of anti-discrimination behavior, and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is their daily protest behavior. In addition, 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behavior such as reasonable protest and extreme protest. There are various forms of daily protest, such as verbal abuse, sabotage, idleness, pretending to be confused, and so on. This kind of anti-discrimination has a low cost. And without having to act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s, you can achieve a greater degree of psychological bal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old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anti-discrimination awareness and anti-discrimination behavior are different, the new generation than the older generation has a stronger sense of anti-discrimination, but also more likely to produce anti-discrimination behavior.
【作者单位】: 中共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党校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中共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委党校;
【基金】:浙江省党校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五批规划课题(编号:ZX15202)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323.6;F299.2;D631.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勇;项继权;;消除对农民工的制度歧视与社会排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朱力;群体性偏见与歧视——农民工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J];江海学刊;2001年06期
3 应星;;“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7年06期
4 黄振辉;;表演式抗争:景观、挑战与发生机理——基于珠江三角洲典型案例研究[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5 董海军;;“作为武器的弱者身份”:农民维权抗争的底层政治[J];社会;2008年04期
6 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J];社会学研究;1995年04期
7 于建嵘;;当代中国农民的“以法抗争”——关于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12期
8 周大鸣;刘朝晖;;制度性歧视与社会公正——以厦门农民工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琴;周艳球;;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2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3 许丽明;;基于多层次分析框架的农民工城市融合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4 陈先兵;;维权话语与抗争逻辑——中国农村群体性抗争事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侯志阳,高磊;转型期就业弱势群体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陈晶;;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状况研究[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7 徐鲲;冉光和;;农民工的道德状况及其引导——基于重庆956名农民工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刘燕舞;;农民集体行动动力机制的一个分析视角——以豫东曹村8队农民集体行动为个案[J];长江论坛;2009年03期
9 王慧娟;;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10 俞雪霞;;公民维权抗争研究——以大连PX事件为案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海军;代红娟;;农民维权抗争的无效表达:流于过程的情感行动——对西安Y区征地抗争事件的解读[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阎志刚;;从管制到服务:对农民工公共政策及其问题的一种话语分析[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4 王泉超;;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微观层面的实证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金霞;;浅谈农民工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饶吉银;;社会冲突与和谐视角下的农民工问题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燕舞;;农民集体行动的研究路径[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8 王洪伟;;“以身抗争”与“以法抗争”:当代中国底层社会抗争的两种社会学逻辑[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任丽新;;二元劳动力市场与城市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启富;史斌;;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彭支援;集体维权的法理学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邵宁;身份与排斥:中美非主流社会群体比较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9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10 司开玲;知识与权力:农民环境抗争的人类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翼;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郭传玲;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崔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青年生存状况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黄冠华;福建省流动人口管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衷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江勤;农民集体上访的生成逻辑[D];南昌大学;2010年
7 王军;不同居住类型农民工的城市融入[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林赛;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转移行为实证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曹宗一;困境与出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冠;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建嵘;;农民维权与底层政治[J];东南学术;2008年03期
2 查特吉;关注底层[J];读书;2001年08期
3 郭于华;“弱者的武器”与“隐藏的文本”——研究农民反抗的底层视角[J];读书;2002年07期
4 于建嵘;;对560名进京上访者的调查[J];法律与生活;2007年10期
5 何艳玲;后单位制时期街区集体抗争的产生及其逻辑——对一次街区集体抗争事件的实证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6 杨福忠,兰建勇,窦竹君;试论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黄振辉;王金红;;捍卫底线正义:农民工维权抗争行动的道义政治学解释[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王金红;黄振辉;;制度供给与行为选择的背离——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利益表达行为的实证分析[J];开放时代;2008年03期
9 于建嵘;;底层社会的权利逻辑[J];南风窗;2008年05期
10 朱力;准市民的身份定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南方周末;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高芬;;价格歧视行为的客观表现探究——从中国电信反垄断案说起[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叶高芬;;认定违法价格歧视行为的既定框架及其思考[J];法商研究;2013年06期
3 张秀平;李慧;;价格歧视行为的法律规制[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年09期
4 孙英哲;;关于歧视以及同命不同价的思考[J];政府法制;2010年01期
5 许光耀;;价格歧视行为的反垄断法分析[J];法学杂志;2011年11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肖华;对这种价格歧视行为应严惩[N];中国商报;2012年
2 李坚;限制歧视行为 法律还缺什么[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应清除就业中的歧视行为[N];发展导报;2002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曾湘泉;清除就业中的歧视行为[N];人民日报;2002年
5 原作[美] 费舍尔 翻译 蒋丽萍;关于白雪公主公司就业歧视行为的限期整改通知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蒋潇君;论反垄断法中对价格歧视行为违法性的认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王春林;反垄断法视野下的价格歧视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王珍;浅析价格歧视行为认定中的“正当理由”因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90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9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