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影响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15 17:57

  本文选题:技术创新 切入点:技术转移 出处:《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分析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两因素影响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利用VAR模型、协整方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研究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对北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影响过程。结果表明北京市技术创新、转移活动不仅在短期内有利于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与之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技术转移对于北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既是短期、正向的,同时也是长期、有效的,时滞效应较小,但贡献程度还不高;技术创新则贡献较大,但时滞也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on the mechanism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AR model, cointegration equation,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and variance decomposition method are used. Empirical study on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region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ransfer activities in Beijing not only help to strengthen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in the short term.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transfer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Beijing is not only short term, positive, but also long term, effective, and the delay effect is small, but the contribution degree is not high.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ntributes a lot, but the time lag is also big.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th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北京可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转移监测体系研究”(9112001)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能源强度——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2 张伟;段学军;张维阳;;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测度与演化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10期

3 邵军;管驰明;;中国工业部门能源使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学家;2009年01期

4 何建坤;吴玉鸣;周立;;大学技术转移对首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7年05期

5 彭峰;李燕萍;;技术转移方式、自主研发与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05期

6 郑伟;;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研究——基于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视角[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格杰;陈红;;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2 汪卫霞;;安徽省专利产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刁艳;孔荣;;中小企业集群技术创新优势·路径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4 吴胜华;陈翔;赵益明;;专利制度在马鞍山市运行绩效的评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邝春凤;;网络技术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挑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白波,吴永林,高洪深;企业创新过程的探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张明国;试论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和影响[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欧阳新年;;产业集约化发展及其关联要素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陈玉荣;技术资产会计计量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崔鑫生;;专利表征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文献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邦国;朱慧;;专利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专利制度测量指标体系的协整分析与因果检验[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马军杰;单晓光;姜南;;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赵冰;;创新视角下的全球经济危机初探——从创新的均衡性谈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胡晋源;;科技创新与贵州经济跨越式发展[A];贵州省第二届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高闯;韩亮亮;;我国地区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周振华;;构建新型的科技宏观管理体制与机制[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赵儒煜;刘静;;论创新对企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陶树人;;技术经济学科的形成与发展[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9 翟青;甄珍;赵涛;;大型企业中央研究院创新运作机制研究——以国际领先装备制造企业为例[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龚雪媚;汪凌勇;董克;;基于SFA方法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兴宽;基于持续创新动力、能力、绩效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段云龙;企业持续性技术创新实现的制度结构作用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唐国华;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李伟庆;中国区际产业转移的自主创新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天骄;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唐晓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刘消寒;企业文化、企业创新动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光庆;泰安市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韩磊;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淑静;山东省畜牧业技术创新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钟宝;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季春;基于企业生态位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洋洋;黑龙江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徐丹;产业创新网络国际化演进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倩;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拓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倩;电信行业产品创新对顾客忠诚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庄延良;胶南市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李向前;生态城市建设及其指标体系[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6期

2 高宜程;申玉铭;王茂军;刘希胜;;城市功能定位的理论和方法思考[J];城市规划;2008年10期

3 方忠权;丁四保;;主体功能区划与中国区域规划创新[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4 谢高地;鲁春霞;甄霖;曹淑艳;章予舒;冷允法;;区域空间功能分区的目标、进展与方法[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5 侯国林;黄震方;;旅游地社区参与度熵权层次分析评价模型与应用[J];地理研究;2010年10期

6 张俊军,许学强,,魏清泉;国外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7 卢明森;“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的形成[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5期

8 谢小蓉;;国内外农业多功能性研究文献综述[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9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10 夏业良;程磊;;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利民;余洪;;广西技术转移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年07期

2 李宪奇;制度文化的变革促进技术转移——从体制建设求解贝尔纳难题[J];安徽科技;2000年11期

3 阮雪榆;技术转移的构思与实践[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年05期

4 柳卸林;中日理解的加深有助于中日间的技术转移——中国高科技产业代表团访日观感[J];中国科技产业;2002年03期

5 田申荣;技术转移要素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9期

6 ;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功能定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5年05期

7 杨新子;汪波;;探寻我国高校与产业界技术转移的新方式[J];经济导刊;2007年06期

8 张玉臣;郭丽;;技术转移中的定价模型与交易条件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9 郭贵林;易小梅;;基于企业网络的技术转移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技术转移[J];中国科技财富;2010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靳静;;技术转移与生态殖民[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2 张杰;李勇;刘志彪;;外包与技术转移:基于发展中国家异质性模仿的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马静t

本文编号:1616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16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c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