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空间集聚与中国地区工资水平差异——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企业集聚 切入点:新经济地理学 出处:《财经论丛》2015年09期
【摘要】: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通过将区域产品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构建包含企业集聚变量在内的工资方程,在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借助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资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在中国省域层面较为显著,地区工资水平对企业集聚的弹性系数均显著为正且在东部地区更大,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吸引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等举措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水平在我国省域间的趋异。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his paper divides the regional product demand into internal demand and external demand to construct the wage equation, which includes the variables of enterprise agglomeration. Based on the interprovincial panel data,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spatial measur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wage level is significant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regional wage level to enterprise agglomeration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and larger in the eastern region,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our country encourage migrant workers returning to their hometown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by continuously optimizing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Measures such as attracting industrial transfer in the eastern region will help to ease the divergence of wage levels among provinces in China.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4YJC790052)
【分类号】:F224;F24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地区工资差异研究[J];经济评论;2010年05期
2 张建红;J.Paul Elhorst;Arjen van Witteloostuijn;;中国地区工资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3 范剑勇;张雁;;经济地理与地区间工资差异[J];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4 万广华;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黎明;张心淼;;反哺趋势下农村收入差距的研究述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姜艳霞;;欧元区参与国经济趋同性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树建;高素英;郑俊丽;张艳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收敛性关系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王辉;;基于SFA的中国农村区域技术效率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许海平;宋树仁;;对外贸易、FDI、产业结构、全要素生产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潘剑锋;;基于截面数据的浙江省地区收入差距的计量经济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7 黄春燕;;江苏农村经济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来自苏州、南通、宿迁的实证[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10期
8 王守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地区居民收入差异——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9 顾六宝;刘倩;;中国东中西部资本流动规模与资本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河北学刊;2007年02期
10 李祥云;魏萍;;地方高校生均支出地区差异及其原因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郭凤鸣;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瑞祥;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苏恒轩;中国寿险业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后凯;张冬梅;;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状况与面临的重大课题[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05期
2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3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4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5 范剑勇,杨丙见;美国早期制造业集中的转变及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6 马拴友,于红霞;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7 李国平,范红忠;生产集中、人口分布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3年11期
8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9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10 路江涌;陶志刚;;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高连水;[N];人民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利平,沈玉芳;新经济地理学的进展与评价[J];学术研究;2003年07期
2 陈红;;论经济学的空间研究趋向——新经济地理学[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邱竞;薛冰;;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综述[J];兰州学刊;2008年04期
4 李玉成;杨开忠;;新经济地理学预期问题的回顾与展望[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5 陈秀山;汤学兵;;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向[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6 吴传清;刘春波;;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资本流动——来自地级市的证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殷广卫;吴柏均;;新经济地理学的魅力和缺陷刍议[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8 刘爱文;洪渊;;新经济地理学视野下的空间深化与空间广化机理剖析[J];晋阳学刊;2011年01期
9 徐杨;;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区域收入差距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晓旭;;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与中国的空间工资结构——基于中国区域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滕丽;王铮;;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述评[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2 张文忠;;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探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良文;杨开忠;;集聚与分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整合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5 陈旭;何莲;;东北地区“外围化”现象探因与对策思考——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新经济地理学: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新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张文;新经济地理学[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课题组 执笔人 李爱国;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看重庆五大功能区建设[N];重庆日报;2013年
4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浙江大学—诺丁汉大学中国与全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赵伟;建模的艺术(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李仁贵;克鲁格曼与“新经济学”研究浪潮[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徐晓慧;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的跨国厂商位置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兴昌;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中国经济空间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孙杰;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区域经济集聚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荣丽;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杨超;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中国地区差距[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5 吴敦江;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消费性服务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福州大学;2011年
6 张海玲;日本FDI在华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7 赵明霏;天津FDI空间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8 伊文博;过度聚集是否可能抑制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3年
9 叶丽娜;交易成本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韩钊;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563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56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