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30 23:27

  本文选题:城镇化 切入点:农地利用 出处:《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DP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进程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减少量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公路密度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在当前阶段对农地利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Abstract]:Taking Wuhan city circle as the case area, using fixed effect model from the economic urbanization, land urbanization, social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rbanization influences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urbanization, land urbanization, social urbanization,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GDP per capita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strength of land utilization, and increase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have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strength of land use; land area per capita and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quantity have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is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intensity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and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highway density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intensity of land use, the 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the current stage of agricultural land use intensity Degree has inhibitory effect.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GL09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1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C79012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QC012)
【分类号】:F321.1;F29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青,黄贤金,濮励杰,李宪文,周峰;区域农地利用变化强度及其驱动机制研究——以原锡山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2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3 杨永春;乔林凰;侯利;;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与行业驱动力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8年09期

4 李秀彬;朱会义;谈明洪;辛良杰;;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5 张微微;李红;霍霄妮;孙丹峰;周连第;;基于能值分析的农业土地利用强度[J];农业工程学报;2009年07期

6 吴海兵;肖地楚;王欣欣;邹安全;王建平;;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能源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10期

7 蒋黎;崔凯;;中国城市化、农业土地利用强度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基于东、中、西部县域面板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01期

8 贾志永;朱五龙;刘高峰;;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省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24期

9 曲福田;吴郁玲;;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开发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7年03期

10 齐跃普;崔永清;李新旺;王树涛;孙景璐;耿志阔;;通辽北部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地利用强度与潜力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玉梅;何芳;;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2 赵映慧;郭珍洁;齐艳红;;哈尔滨市“十五”时期县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3 苏海民;何爱霞;董传斌;方刚;;安徽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态及空间差异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马劲松;刘晓峰;左天惠;;南京市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异质性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4期

5 张丽芳;濮励杰;涂小松;;废弃地的内涵、分类及成因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6 张兴榆;黄贤金;赵栻泰;王倩倩;陆汝成;赵小风;;近1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重心与经济重心迁移轨迹对比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7 李阿萌;张京祥;肖翔;;江苏省13城市1996~2008年碳排放时空变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8 陈雪依;姚亦锋;;基于SPSS分析的南京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分异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9 赵旭;刘小平;薛姝;;两型社会视角下湖南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5期

10 闫永涛;冯长春;;市场进程中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北京市住宅用地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津;;中国土地市场中政府的角色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鲁春阳;文枫;杨庆媛;张鹏飞;藏波;;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重庆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曲衍波;张凤荣;;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曲福田;吴郁玲;;土地市场发育与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与来自江苏省开发区的经验[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5 曹银贵;王静;程烨;郝银;许宁;;土地变化科学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熊津;;中国土地市场中政府的角色探讨[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杨庆媛;董世琳;冯应斌;;重庆市建设用地集约度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田毅;吴克宁;黄勤;周雷;;基于GIS的北京市海淀区土地利用强度综合评价[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刘家兴;方华;;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变化——以广州天河区和佛山顺德区为例[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10 林航;邱龙霞;张黎明;范协裕;邢世和;;基于熵权物元法的区域耕地质量评价[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璐;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赵宁;基于GI理念的非赢利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分析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詹海斌;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土地市场一体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陈海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邵绘春;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方芳;基于宅基地集约利用的流转问题探讨[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杜涛;新疆耕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许瑾璐;福建省周宁狮浦盆地土地优化布局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栎臻;基于TOPSIS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与实践[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郭瑞;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时空变化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潘雅茹;信阳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萍;长沙市主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地价的空间关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8 杨琨;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越;住宅房地产开发对城市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10 薛欧;青岛市农用地结构变化驱动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宗丽,宁大同,杨志峰;三峡库区秭归县土地资源优化配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伍育鹏;郧文聚;赵烨;;农用地分等定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以湖南省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杨丽霞;杨桂山;苑韶峰;;数学模型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4 张健;濮励杰;彭补拙;;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5期

5 王丹枫;;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区域特征——基于1995-2007年31个省域数据的分位点回归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7期

6 丁成日;土地政策和城市住房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2期

7 丁成日;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高吗?[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8 敬东;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11期

9 姜磊;季民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效率——基于岭回归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10 刘盛和;城市土地利用扩展的空间模式与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明月;我国城市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2 宗毅;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波;张俊飚;;基于我国农地利用方式变化的碳效应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2年07期

2 李俊杰;;民族地区农地利用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9期

3 黄雪花;冉瑞平;;农地利用效益协调度空间差异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4 陈钦萍;郑晶;;基于生产函数理论的林区农户农地利用行为分析——以福建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4年01期

5 辛良杰;李秀彬;谈明洪;郝海广;;近年来我国普通劳动者工资变化及其对农地利用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年08期

6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莹;流转农地与非流转农地利用效率对比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浩;基于DEA方法的河南省农地规模利用效率评价[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杨宣;基于DEA方法的湖北省农地利用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81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881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4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