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空间依赖性、经济集聚与城市环境污染

发布时间:2018-03-31 18:26

  本文选题:空间相关 切入点:集聚 出处:《经济管理》2015年10期


【摘要】:本文将环境污染扩展到生产密度理论模型中,构建了一个经济集聚对污染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模型,从治污成本分摊、治污技术溢出、治污集中监管、治污的专业化分工四个方面对理论模型进行了解释。采用2002—2011年中国285个城市的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经济集聚和污染排放强度间的关系及其空间依赖性。研究表明,经济集聚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呈现倒"U"型关系,当经济集聚超过一定的临界点后,提高城市经济集聚有利于降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经济集聚的间接效应和反馈效应分别占直接效应的52.4%和40%,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特征。最后,运用广义倾向评分法分别考察了有空间依赖和无空间依赖两种情况下经济集聚对污染的影响效应差异,结果发现,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会对临界点产生影响,增强城市间的空间关联同样可降低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强度。
[Abstract]:This paper will be extended to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tensity of production in the 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s an economic agglomeration mechanism of pollution emission intensity from pollution model, cost sharing, technology spillover, centralized pollution control supervision, four aspects of pollution control specialization explains the theoretical model. By 2002 2011 285 the city China the data using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polluti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its spatial dependence.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pollution emissions per unit of output inverted "U" type, when the economy agglomeration exceeds a certain critical point, improve the city agglomeration economy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pollution intensity the indirect effect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and feedback effects accounted for 52.4% and 40% of the direct effect, inter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has obvious spatial dependence. Finally, By using the generalized propensity scor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patial dependence and spatial dependence of the two case of economic agglomeration differences, effects on pollution and found that agglomeration spatial dependence will affect the critical point, enhanc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among the city can also reduce polluti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a single output.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污染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研究”(14BJL084)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中心论文奖学金资助项目“空间视角下经济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DS20150901)
【分类号】:X321;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沈能;;工业集聚能改善环境效率吗?——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非线性检验[J];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2 李伟娜;杨永福;王珍珍;;制造业集聚、大气污染与节能减排[J];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3 范剑勇;;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4 闫逢柱;苏李;乔娟;;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1年01期

5 李筱乐;;市场化、工业集聚和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14年08期

6 陆铭;冯皓;;集聚与减排:城市规模差距影响工业污染强度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4年07期

7 李树;;经济集聚能否降低排污和能耗强度[J];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01期

8 张可;豆建民;;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昊;;对外贸易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研究评述[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王永培;袁平红;;基础设施、拥挤性与城市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267个城市市辖区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3 刘海洋;孔祥贞;汤二子;;基于微观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研究[J];财经科学;2012年04期

4 张秀武;胡日东;;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力分析——基于产业集群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8年04期

5 刘修岩;;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劳动生产率——来自中国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6 王海宁;陈媛媛;;产业集聚效应与工业能源效率研究——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7 吴三忙;李善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1980-2008[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8 豆建民;汪增洋;;经济集聚、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产出率——基于我国234个地级城市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9 洪进;余文涛;赵定涛;;创意阶层空间集聚与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年07期

10 胡霞;魏作磊;;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效应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3 徐升艳;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李耀尧;创新产业集聚与中国开发区产业升级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陈向华;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雄;产业集聚、空间分布与就业[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9 李怡;区域创新系统演化机理与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培育[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昭昭;三次产业协同带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忠杰;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空间经济分析[D];重庆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颖;蒲勇健;;区域过度集聚负外部性的福利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空间经济学方法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1期

2 李小平;;国际贸易中隐含的CO_2测算——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5期

3 郭建万;陶锋;;集聚经济、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4 郑思齐;师展;;“土地财政”下的土地和住宅市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5 杨洪焦;孙林岩;吴安波;;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6 许广月;宋德勇;;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实证研究——基于省域面板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5期

7 范剑勇;长三角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转移[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8 刘笑萍;张永正;长青;;基于EKC模型的中国实现减排目标分析与减排对策[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9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10 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定文;;努力打造全国绿色经济示范区[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钟华;韩伯棠;周治平;;经济集聚机制研究几个新领域探索[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刘朝明;韩斌;;中国西部成都都市圈的经济集聚和外向功能效应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4 张莉;袁家健;佘波;;关于天津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研究[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5 刘朝明;韩斌;;中国西部成都都市圈的经济集聚和外向功能效应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08年第1期)[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国艳;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加速工贸经济集聚[N];绍兴日报;2007年

2 记者 金波;壮大实体经济 夯实发展基础[N];浙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鲍丹 王珂 杨旭 刘成友;实体经济怎么兴[N];人民日报;2012年

4 李江;江苏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新跨越[N];中国改革报;2010年

5 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薛红伟;立足首府优势 发展总部经济[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0年

6 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潘正彦;促进更大社会力量和资源向实体经济集聚[N];上海证券报;2012年

7 记者 赵香;骆马湖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全面启动[N];宿迁日报;2013年

8 记者 李承真;推进长春民营经济综改区试点[N];吉林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沈俊霖;打造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总部基地城市[N];青岛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张正伟 施超 俞永均;总部经济,引领城市掌控全球竞争“话语权”[N];宁波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伍骏骞;经济集聚对农民增收与农村减贫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宋英杰;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思利;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竞争劣势和优势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祺;区域经济集聚的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陈春春;我国东中西部经济集聚对科技创新活动影响的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4 胡颖磊;经济集聚对我国区域间房地产价格差异的影响机制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文茜;大连市总部经济集聚区布局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蒋俊毅;湖南省区域经济集聚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李逸飞;基于TFP分解的经济集聚与区域发展质量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8 汪婷婷;城市经济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2年

9 金勇彬;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长三角经济集聚机制和意义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林永然;交通基础设施对浙江省经济集聚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1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91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