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ANP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模型研究
本文选题:创新型企业 切入点:模糊网络分析法 出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03期
【摘要】:创新型企业对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创新氛围、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作用,而正确和科学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促进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创新型企业评价多采用单一视角,且在评价过程中没有做到体现政府主导的同时降低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并且没有按照产业类型对创新型企业进行划分。针对以上不足,首先,基于过程视角构建了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针对指标之间的模糊性、存在依赖和反馈关系的特点,以及体现政府主导作用,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确定三类产业(制造业、基础产业、服务业)创新型企业评价模型;最后,应用实例对创新型企业评价模型进行验证。
[Abstract]:Innovative enterpris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mprovi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atmosphere and building innovative country. Correct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e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re the ke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But at present, the evaluation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mostly adopts a single angle of view, and the evaluation process does not reflect the government-led while reducing the subjectivity in the evaluation process, and does not divide the innovative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industry.In view of the above shortcomings, firstly,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based on the process perspective; secondly, aiming at the fuzziness of the indicators, there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pendence and feedback, and reflects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The fuzzy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three kinds of industrie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ic industry, service industry), and finally, an example is used to verify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innovative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陕西省软科学重点项目(2013KRZ19) 陕西省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107-00X901)
【分类号】:F276.4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琨;赵顺龙;;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基于ANP方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12期
2 赵文彦;曾月明;;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3 纪国涛;金敏力;;科技创新绩效: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1期
4 曹萍;陈福集;;基于ANP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年02期
5 祝爱民;刘盈君;徐英杰;;创新型企业评价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S2期
6 李兴宽;;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创新型企业评价模型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19期
7 何建洪;贺昌政;;创新型企业的形成——基于网络能力与创新战略作用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3年02期
8 许永平;朱延广;杨峰;王维平;;基于ANP和模糊积分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9 张赤东;;建设创新型企业:战略意义、内涵、特点与着力点[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05期
10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林雷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度与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坤;创新型企业创新路径选择和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玉生;卢静;;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32期
2 吴悦琳;周光中;;基于证据推理的家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J];科技和产业;2009年05期
3 罗杰;;创新型企业内涵探析[J];当代经济;2010年14期
4 曹杨;王雪青;;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陈可嘉;于先康;;逆向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的ANP方法及Super Decisions软件实现[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6 史成东;陈菊红;张雅琪;;基于BP神经网络和DEA的物流供应商选择[J];工业工程;2010年04期
7 刘贻新;张光宇;张玉磊;廖丽平;;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突变评价模型[J];工业工程;2011年03期
8 薛岩松;卢福强;;基于随机层次分析法的纺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1期
9 李武威;;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行业特征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我国2006~2008年高技术产业数据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10 方金城;朱斌;;分级与排序同步的企业创新能力多层次系统评价[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伟剑;金娜;闫贻鹏;;基于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的变压器状态检修决策方法[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吕月珍;;创新型试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分析——以杭州市为例[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计三有;徐杰;;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码头堆场设备选型[A];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暨武汉市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汉熙;面向科学出版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及其生成与发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敖宏;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宫兴国;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管理系统理论构建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4 金建平;城市燃气企业风险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高岩;基于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赵明元;商业银行持续创新实现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7 史竹青;创新型企业成长路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孔祥纬;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我国家电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张笑楠;软件外包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杨颖;复杂产品开发项目组合的动态决策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睿清;江西省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评价[D];南昌大学;2010年
2 陈晓丽;创新型企业的持续创新动力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真;政府采购对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影响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4 贾楠;市级供电企业人力资源动态能力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韩兆国;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手机企业创新绩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唐雪萍;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评价及财政政策支持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7 杜锐;基于知识资本的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冯美珊;组织学习、组织变革及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秋yN飞;基于虚拟组织理论的石化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10 孙彤;科技创新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新宇;张铁男;史竹青;楼瑜;;创新型企业成长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9年06期
2 李支东;章仁俊;;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3 任迎伟;中国企业管理创新评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4 顾钢;国外氢能技术路线图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5 蒋春燕;赵曙明;;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江苏与广东新兴企业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6 贲友红;;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10期
7 ;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6年年度报告[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8年07期
8 周寄中,胡志坚,周勇;在国家创新系统内优化配置科技资源[J];管理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9 邵云飞;谭劲松;;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探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辁;;组织学习及其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持金;企业评价与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3年06期
2 陈军华,张斌,何艳敏;企业评价的一种新方法—企业评价方格法[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贺金凤;战略性企业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比较及借鉴[J];中州学刊;2004年04期
4 刘文江;李兴国;;学习型企业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杨祥;;两类不应忽视的企业评价[J];交通企业管理;2006年08期
6 朱跃生;穆瑞江;刘栋国;刘丽荣;;核心能力分析定位在油田企业评价中的应用[J];石油科技论坛;2006年04期
7 杨桂荣;曹亚辉;刘宏婧;;企业评价的新思路[J];中国市场;2008年18期
8 管少丽;王晓林;;我国企业评价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综述[J];商场现代化;2009年05期
9 ;浙江省百强高新技术企业评价[J];今日科技;2013年03期
10 张思平;周德生;周晓佑;;深圳市1993年企业评价分析报告[J];开放导报;199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简介[A];2008安徽最具投资价值成长型企业100强评价报告[C];2008年
2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主要负责人[A];2008安徽最具投资价值成长型企业100强评价报告[C];2008年
3 ;中国企业评价协会·简介[A];2005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C];2005年
4 ;效益来自质量 质量始自管理[A];2001年度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经验汇编[C];2002年
5 ;首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颁奖典礼与峰会[A];2005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秦德胜 实习生 郭靖;优化企业评价分类管理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N];绍兴日报;2014年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伟;紧扣时代脉搏 把握发展机遇[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3 全国政协委员 葛俊杰;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评价体系[N];人民政协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王瑞梅;企业评价新指数 魅力企业新坐标[N];中国企业报;2014年
5 记者 赵海娟;多措并举力促中小企业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6 记者 杨明炜;中国推出最受尊敬企业评价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7 胡博士;第六讲 怎样评价竞争对手的强弱[N];中国畜牧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张一鸣;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9 通讯员 李向前;五河积极提升经济运行质量[N];蚌埠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汪名立;越南入世,政策革新效应突出[N];国际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顼志芬;面向创新的项目导向型企业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立岩;高新技术产品及企业评价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3年
2 孙海洋;和谐企业评价与建设途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3 于庆峰;创新型石油企业评价与建设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魏巍;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18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1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