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7 00:04

  本文选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切入点:城市规模分布 出处:《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07期


【摘要】:本文建立与城市规模、城市首位度和城市规模基尼系数相应的经济规模、经济首位度和经济规模基尼系数指标,运用2007-2012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各指标值,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与经济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两大结论:第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但目前城市规模与经济规模的增长率都呈下降趋势。第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内人口与经济规模高度集中,尤其是最大城市上海市人口集中度严重。据此,笔者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进一步城镇化的建议: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建立上海都市圈。
[Abstract]: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economic scale, the economic first degree and the economic scale Gini coefficient index corresponding to the city scale, the city first degree and the city scale Gini coefficient, and uses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2007-2012 to calculate each index value.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scale and economic scale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Two conclusions are drawn: first, the urban scal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a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economic scale, but the growth rate of the urban scale and the economic scale are both decreasing at present.Second,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scale are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especially in Shanghai, the largest city.On this ba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urbanization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breaking through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 and establishing the Shanghai Metropolitan Circl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上海师范大学第七期重点建设学科"城市经济学"项目资助成果
【分类号】:F299.27;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苏飞;张平宇;;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2 张虹鸥;叶玉瑶;陈绍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特征[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3 余吉祥;周光霞;段玉彬;;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演进趋势研究——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J];人口与经济;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3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姚新春;钟太洋;严长清;马其芳;;基于粮食安全的江苏省耕地保有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6 钟春艳;王敬华;周连第;;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密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7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8 杨志平;;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9 陈桂枝;;湖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10 刘静怡;;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住区理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7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郭岚;;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以诚;;矿业城市研究回眸与展望[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9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体江;城镇体系与公路网络的分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欣燃;我国城市化与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徐昌华;城市群发展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静,焦华富,宣国富;安徽省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特征及其调整[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5期

2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3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二)[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4 苏飞;张平宇;;辽中南城市群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1期

5 伍世代;王强;;福建省城镇体系分形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6 黄建毅;张平宇;;辽中城市群范围界定与规模结构分形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2期

7 崔世林;龙毅;周侗;王丽琴;;基于元分维模型的江苏城镇体系空间均衡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2期

8 周一星,杨齐;我国城镇等级体系变动的回顾及其省区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1986年02期

9 刘妙龙;陈雨;陈鹏;陈捷;;基于等级钟理论的中国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演化特征[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10 许抄军;;基于环境质量的中国城市规模探讨[J];地理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法辉;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的统计模式研究[J];城市问题;1989年01期

2 代合治;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01年05期

3 刘耀彬;湖北省城市规模分布及其扩展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陈志,刘耀彬,杨益民;城市规模分布演变与扩展因素的相关分析——以湖北省为例[J];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5 李娟文,刘耀彬;湖北省城市规模分布及其扩展分析[J];城市问题;2002年04期

6 高鸿鹰;武康平;;集聚效应、集聚效率与城市规模分布变化[J];统计研究;2007年03期

7 卜永祥;;城市规模分布及城市化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一个研究综述[J];金融纵横;2007年11期

8 张涛;李波;邓彬彬;王志刚;;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实证研究[J];西部金融;2007年10期

9 吕作奎;王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原因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08年06期

10 靳美娟;;陕西省城市规模分布演化的实证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毛广雄;;基于传统和五普口径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谈明洪;吕昌河;;以建成区面积表征的中国城市规模分布[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望保;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其区域差异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19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19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3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