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A快递公司投递质量研究
本文选题:快递业 切入点:质量管理 出处:《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在综合阐述国内外质量管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六西格玛流程改进DMAIC方法在快递企业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站在快递企业自身的视角,对我国快递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管理现状做出分析。其次,对A快递企业构建了质量屋,通过质量功能展开分析,找出影响该企业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是投递时限。“最后一公里”是该企业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服务水平,影响着人们的消费体验。最后,针对如何缩短投递时限,本文以该企业的进口流程为例,按照DMAIC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以实现六西格玛管理在快递业投递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实例证明,在A快递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投递质量,而且可以优化流程、降低成本、打破部门界限加强合作。同时,对国内同类型的的快递企业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literature of quality manage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six Sigma process improvement (DMAIC) method in 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s.First of a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s,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status of 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analyzed.Secondly, the quality house of A 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 is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quality function, the key problem affecting the service quality of A express company is the delivery time limit."Last kilometer" is the weak link of the enterprise quality management, which restricts the service level to a great extent and affects people's consumption experience.Finally, in view of how to shorten the delivery time, this paper takes the import process of the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 carries on the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DMAIC method,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ix Sigma management in the express delivery quality improvement application.It has been proved that implementing six Sigma management in A 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 can not only improve delivery quality, but also optimize process, reduce cost and break department boundarie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At the same time, it has some reference value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same type of express delivery enterprises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59.23;F2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红;数据说话 理性管理——六西格玛管理使我们做得更好[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4年03期
2 何晓群;来自大洋彼岸的风暴——六西格玛管理[J];中国统计;2004年07期
3 屈坤如;六西格玛管理讲座 第六讲 推行六西格玛的方法步骤[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4年06期
4 蒙玉玲,李宝新;实施六西格玛管理 提高企业竞争力[J];生产力研究;2004年10期
5 陶沙;六西格玛管理关注的领域和主题[J];中国统计;2004年11期
6 吴礼民;试论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实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杨跃进 ,赵光玮;六西格玛管理实施系列(之三) "谁缺席了?"——不要让你的管理缺少重要角色[J];中国质量;2005年05期
8 杨跃进 ,赵光玮;六西格玛管理实施系列(之四) 用同一种"语言"说话[J];中国质量;2005年06期
9 杨跃进 ,赵光玮;六西格玛管理实施系列(之五) “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J];中国质量;2005年07期
10 徐波;;驱动六西格玛管理的成功要素[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盈;;浅谈六西格玛管理的研究与应用[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戈泽宁;;六西格玛管理战略实施中的领导力问题[A];2004全国六西格玛大会文集[C];2004年
3 逄健;黄怡;;提高企业运作效率的有效路径——六西格玛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的集成[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鹏;;六西格玛管理的“批判”[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杨跃进;;六西格玛管理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A];第十二届中国质量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陶靖轩;;六西格玛管理中的数据转换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张耀华;;六西格玛突破企业成长曲线[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王志陵;;推行六西格玛管理企业高层领导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王金德;;协调·联动·整合——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企业的实践与思考[A];第二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丽林;;国内企业六西格玛管理推进策略研究[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六西格玛首席咨询顾问 邱模荣;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电信行业的实施(一)[N];人民邮电;2005年
2 记者 姜春艳;强力推进六西格玛管理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航空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彭敏;钢铁行业如何有效实施六西格玛管理[N];中国冶金报;2006年
4 陈雪频;六西格玛管理助阵中国金融业[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姚志强 党妍姝;大庆石化腈纶厂推行六西格玛管理[N];中国石油报;2006年
6 彭娟;什么样的企业需要导入六西格玛[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7 记者苏勇 通讯员梁宏光;太钢六西格玛管理推进经验受到好评[N];中国冶金报;2009年
8 楚天;从“井底”到“山顶”[N];中国质量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郑杨 庞彩霞;六西格玛管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N];经济日报;2010年
10 万得;太钢获六西格玛管理大奖[N];经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侯雅文;六西格玛管理的统计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暨南大学;2010年
2 刘允娜;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IT业派遣制员工保持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29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2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