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劳动力供需平衡与外来劳动力就业政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本文选题:户籍劳动力 + 供需平衡 ; 参考:《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01期
【摘要】:文章在经济转型和大城市人口调控背景下,研究了上海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趋势与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研究显示,在上海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下,2015-2020年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在700-856万人之间,这使大城市在对待外来劳动力上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面临着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压力。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岗位上更多的是一种优势互补关系,对外来劳动力歧视有悖于社会公平理论,同时政府的强行调控政策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尽可能地创造出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秩序,让市场在调节劳动力供需和结构性短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population control in big ci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end of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of labor resources and the demand of foreign labor in Shanghai.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emand for foreign labor in 2015-2020 is between 7 million and 8.56 million at a certain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in Shanghai, which makes the big cities in an awkward position in dealing with foreign labor.On the one hand, it faces the depend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foreign labor force, on the other hand, it faces the pressure of population control in big cities.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foreign labor force and local labor force in employment position, wage treatment, social welfare and so on in Shanghai labor market.The foreign labor force and the local labor force in the post is a kind of advantage complementary relation, th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foreign labor force is contrary to the social fair theory, at the same time, the government's forced regulation and control policy is also unfavor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bor market.The government's duty should be to create a healthy, orderly and fair market order as far as possible, and let the market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regulating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and structural shortage.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D02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2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ZH001)
【分类号】: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童玉芬;齐晓娟;;北京市劳动力资源变动历史、现状及趋势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2 严善平;;中国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转型——对2003年、2009年上海就业调查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1年09期
3 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J];经济科学;1996年06期
4 杨胜利;高向东;;小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及其应用——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杨胜利;高向东;;外来从业人口对流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6期
6 张展新;劳动力市场的产业分割与劳动人口流动[J];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尧;赖德胜;;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广东、上海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赖德胜;经济转型与教育失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苏永照;;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自增强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4 钟奕;;从劳动力市场分割原理透视当前中国社会地位不平等[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熊盛文;史忠良;;建立我国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研究[J];当代财经;2006年01期
6 李文星;;产业结构优化与就业增长[J];当代财经;2012年03期
7 夏学文;赵丽萍;;论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J];当代经理人;2005年05期
8 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创新型人才[J];第一资源;2011年03期
9 刘洪银;文魁;;北京市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10 孙冬煜,侯立松,王一民;从劳动力资源配置看再就业工程[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卫安;;农村教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前提条件及局限性分析——基于人力资本的视角[A];农村教育与农村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叶忠;;近20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述评[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3 李兰兰;;对我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4 王蕊;;影响成人参与教育培训的因素:劳动力市场结构视角[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李湘萍;丁小浩;;企业在职培训的私人投资收益分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王冬梅;蔡文伯;;新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大学生失业的影响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湘萍;;我国学术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实证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春芳;;北京市城镇职工个人教育收益率的初步估算——基于北京市城镇职工就业状况调查[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志丽;;北京、上海劳动力市场的“本-外”分割:现状、归因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以劳动力市场的产业分割来看行业间的工资差距[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孙祥;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张顺;公民权利视角下的中国农民民生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陈登文;中国果品竞争力分析与黄土高原果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8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徐林清;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峻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树伟;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环宝;职业分割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邓文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彦东;西部地区投资结构变化对劳动力流动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咏梅;蒙古族进城农牧民职业选择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培培;企业特征与收入不平等[D];复旦大学;2011年
8 王冬梅;新疆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9 孙芳菲;劳务派遣工社会排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范燕塔;深圳市宝安区技能人才开发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乾;;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2 高向东;;上海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3 邓群;夏军;杨军;孙杨波;;水资源经济政策CGE模型及在北京市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4 邹君;杨玉蓉;毛德华;田亚平;;中国虚拟水战略区划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2期
5 王勇;肖洪浪;任娟;陆明峰;;基于CGE模型的张掖市水资源利用研究[J];干旱区研究;2008年01期
6 严善平;;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员流动及其决定机制——兼析大城市的新二元结构[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7 严善平;;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别——对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8 万向东;;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进入条件与效果[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9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10 Sylvie Démurger;Martin Fournier;李实;魏众;;中国经济转型中城镇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不同部门职工工资收入差距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平;;来自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评介《城市外来劳动力管理》[J];江汉论坛;1990年06期
2 赵敏;上海若干企业外来劳动力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5年03期
3 杜晓建;;台湾失业率上升[J];中国就业;2000年07期
4 于家庆;;外来劳动力的就业与管理[J];中国就业;2000年04期
5 毛海鹰,姚裕群;北京市外来劳动力控制的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赵文琛;广东省外来劳动力空间分布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1年05期
7 朱志燕 ,马应征 ,付再学;外来劳动力在乌鲁木齐就业状况调查[J];社会;2004年06期
8 岑红薇;邓维;;广州市外来劳动力的管理[J];创业者;2004年09期
9 苏新民;任月红;;宁波市外来劳动力就业现状与效应分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5年01期
10 杨正书;叶建华;;常熟市加强外来劳动力管理的经验[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蔡f ;;边缘化的外来劳动力[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武前波;徐伟;;外来劳动力与上海大都市发展关系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汤碧琴 通讯员 李峻;外来劳动力超过本地劳动力[N];宁波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瑛;银川外来劳动力市场困局咋解?[N];宁夏日报;2006年
3 汤碧琴;宁波:外来工就业生活首选城市[N];宁波日报;2008年
4 王友柏;今年15万外来劳动力在连就业[N];大连日报;2007年
5 记者 朱百平 实习生 陈静;三十万外来劳动力待纳入社保体系[N];西安日报;2000年
6 陈慧;引进外来劳动力3万多人[N];中山日报;2007年
7 高清 黄庭钧;外来劳动力成为上海经济发展“活力因子”[N];工人日报;2004年
8 记者 秦德胜;我市去年7万农民洗脚上岸[N];绍兴日报;2006年
9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范霖;全市户籍人口:568万[N];宁波日报;2009年
10 张鹤年;外来人口上海冲击波[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栾敬东;发达地区农村外来劳动力和移民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娜;外来劳动力与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梁皓;威海市外来劳动力就业及其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闫雪;发达地区农村外来劳动力信息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凌茹;外来劳动力对新疆的经济影响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王海燕;浦东企业用工非本地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徐战虎;北京市朝阳区外来人口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31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3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