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值定理的生态足迹模型修正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本文选题:能值 + 修正 ; 参考:《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1期
【摘要】:能值生态足迹模型是定量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然而其计算未考虑到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往往具有一定的误差.因此,本文引入社会经济虚拟承载力账户对该模型进行修正,并以长沙市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对比分析,修正模型可突破传统模型具有生态偏向的弱可持续性评价局限,其计算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基于修正模型,2000~2011年长沙市的生态承载力变化不大,年均值为2.31hm2/人,而生态足迹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均值为2.44hm2/人.这导致该地区出现逐年加剧的生态超载现象,年人均生态赤字为0.13hm2/人.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农牧业生产和重工业能耗的压力大是造成其生态赤字的主要原因.
[Abstract]:The emergy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is an important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its calculation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Therefo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virtual carrying capacity account to modify the model, and takes Changsha as an example to verify the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ified model can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which has ecological bias to evaluate the weak sustainability,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re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Based on the modified model,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Changsha city changed little from 2000 to 2011, the annual average was 2.31hm2/, but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showed a rapid growth trend, the annual average was 2.44hm2/.This led to the increasing ecological overload in this area, and the annual per capita ecological deficit was 0.13hm2/.Through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pressure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and heavy industry is the main reason for its ecological deficit.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生物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271332) 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SK2021)
【分类号】:F205;X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斯蔼;汤洁;王娟;李海毅;;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可持续性度量研究——以吉林省大安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2 程翠云;杨文斌;阎伍玖;;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安徽省可持续发展评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01期
3 章锦河;张捷;;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4 莫世江;张鹏飞;丁卫红;;生态足迹模型在评价毕节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探讨[J];贵州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5 马妍;朱晓东;李杨帆;;Rees-Wackernagel生态足迹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5期
6 张凤娟;王洪丽;;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8年02期
7 白钰;曾辉;魏建兵;张文娟;赵宏伟;;基于环境污染账户核算的生态足迹模型优化——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8期
8 景跃军;张宇鹏;;生态足迹模型回顾与研究进展[J];人口学刊;2008年05期
9 王云平;别雪艳;;生态足迹模型测度可持续发展的缺陷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10 张玉龙;葛继稳;张志祥;;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在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谢伟平;班茂盛;;国内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王国刚;杨德刚;;生态足迹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在耕地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龚建文;张正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以东江流域东源县为例[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陈天才;廖和平;;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渝北区耕地利用模式研究[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黄飞飞;王宇峰;常茂生;;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内黄县生态城市构建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培刚;刘宏燕;朱鹏;;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生态承载力分析——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7 丁兰;洪涛;;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柳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范晓秋;姜翠玲;陈星;章亦兵;张伟新;裴海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评价模型——水资源生态足迹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成忠;生态足迹模型的多尺度分析及其预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韩召迎;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3 刘艳中;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阳市耕地保护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玲;动态生态足迹模型设计与在区域开发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刘芳;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小波;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城市化内因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周晶;生态足迹模型在北京生态承载力评价中的研究和应用[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5 王洪波;基于改进型生态足迹模型的北京市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6 李兵;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王世旭;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临沂市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明荣;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9 许小冉;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纯;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37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3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