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经济波动、空间依赖与长期增长——基于我国地级城市数据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6 21:11

  本文选题:经济波动 + 经济增长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01期


【摘要】:本文基于1998至2010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相关数据,考察了经济波动对于长期增长的影响。空间统计检验显示,我国地区增长数据中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因此本文采用了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传统增长因素和空间依赖因素后,经济波动对长期增长具有显著不利的负面影响。根据计算,由于经济波动而导致实际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的降幅平均约为0.7个百分点,从长期累积效应来看,这是非常高的福利损失。从政策的角度来看,采取积极的宏观经济调控措施,不仅有利于降低危机冲击的负面效应、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而且对于长期增长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ities above prefectural level from 1998 to 201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economic fluctuation on long-term growth.Spatial statistics test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dependence in China's regional growth data.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o carry out empir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controlling the traditional growth factors and spatial dependence factors,Economic fluctua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long-term growth.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real GDP per capita due to economic fluctuations is about 0.7 percentage points, which is a very high welfare loss in terms of long-term cumulative effect.From the policy point of view, taking active macroeconomic control measures not only help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crisis shock and ensure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economy, bu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suring long-term growth.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省委宣传部社科规划办;
【分类号】: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2 卢二坡;曾五一;;转型期中国经济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全;;基于ESDA的上海地区经济关联模式研究[J];测绘科学;2011年05期

2 刘生龙;张捷;;空间经济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再检验——基于1985-2007年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12期

3 刘岳平;钟世川;;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增长差异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4期

4 王全;;上海郊区区域经济空间模式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5期

5 杨振山;蔡建明;;空间统计学进展及其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6 洪国志;胡华颖;李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7 刘岳平;唐路元;钟世川;;长江上游经济带经济增长差异与趋同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黄森;蒲勇健;;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城市化进程空间机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蒲勇健;张强;黄森;;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子分析——基于Malmquisit指数与空间计量模型的结合[J];系统工程;2012年09期

10 丁嵩;李红;;广东省人均收入增长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张焕明;;价格波动会影响通货膨胀吗?CUKIERMAN假说的中国经验验证[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露露;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集聚与互动:观察和解释[D];复旦大学;2011年

2 唐汉清;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和形成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吴萍;农村土地流转:基于现代经济学范式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周明磊;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张文爱;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与收敛性研究:动态与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杨帆;经济一体化与经济收敛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毕秀晶;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黄森;空间视角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侯新烁;经济结构与区域增长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刘卫柏;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汪磊;出口波动及对出口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毓;东部沿海旅游业发展的时间同步性与区域相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蕾;中国金融产业集聚程度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1年

5 陈啸;我国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文佳;中国水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7 高伟丽;基于因子分析和ESDA的我国旅游业发展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玉双;市场化进程中我国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朱培金;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陈蕴涵;技术创新、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良;;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2 李永友;;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减损效应:中国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3 金碚,蓝定香;西部地区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2期

4 金相郁;;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0~2003[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5 郭朝先;;我国三大地带俱乐部收敛了吗?——基于1993~2004年人均GRP的数据分析[J];经济管理;2006年21期

6 赵岩,赵留彦;投资—储蓄相关性与资本的地区间流动能力检验[J];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7 卢二坡;;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经验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8年04期

8 张晓旭;冯宗宪;;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9 龙志和,周浩明;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10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茅欣;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地区[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2 贺力平;20世纪经济增长与现代化发展的经验[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3 王荣阁;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的重大收获——读《经济增长模式比较》[J];经济经纬;2000年05期

4 孙波;1978—1995年中国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实证分析[J];北方经贸;2000年02期

5 周绍朋;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6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河北省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实证分析——直接启动消费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高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J];技术经济;2000年03期

8 李宗福;收债:促进港口经济增长的一个支点[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9 于秀媛;教育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10 吴盛汉;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J];龙岩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60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60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6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