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条件、工资补偿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测量
本文选题:劳动力市场 + 城乡分割 ; 参考:《统计研究》2015年08期
【摘要】:鉴于工资既是对劳动者生产率贡献的支付同时又是对劳动者承受负面工作条件的补偿这一复杂性,及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城乡两类劳动者在艰苦危险程度不等的岗位上分布的显著差异性,依据调查工资的城乡差异来测量劳动力市场上城乡分割的程度可能不尽客观。本文关注岗位的工作条件及其工资补偿,依据两类劳动者的可比工资差异观察城乡分割状态。研究发现:在绝对意义上,无论城镇工还是农民工,艰苦危险的工作条件未能带来显著更高的工资正效应;但相对于城镇工,农民工的工资中包含了更多的基于艰苦危险工作条件的岗位补偿部分;在岗位补偿可比口径下,城乡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显著大于调查工资口径下的工资差异。以此判断,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以负面工作条件补偿不足为形式的隐性分割,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是那些最为艰苦和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城乡劳动者看似基本一致的工资水平并不代表农民工获得了平等的生产率回报。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of wages being paid both as a contribution to the productivity of workers and as compensation for negative working conditions,A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aborer in the position with varying degree of hardship and danger in the urban and rural labor market. It may not be objective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urban-rural division in the labor market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urban-rural differences of wag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wage compensation, and observes the urban-rural divis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arative wa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categories of workers.The study found that in absolute terms, both urban and migrant workers,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working conditions did not bring a significantly higher wage positive effect, but compared to urban workers,The wages of migrant workers include more job compensation based on hard and dangerous working conditions. In the comparable calibre of post compensation, the wag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workers i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under the survey wage.Judging from this, the urban labor market in China has hidden segmentation in the form of insufficient compensation for negative working conditions, especially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dangerous jobs in the secondary labor market.The seemingly consistent wage levels of urban and rural workers do not mean that migrant workers receive equal returns on productivity.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劳动力市场城乡一体化水平测量及其进程研究”(71373233) 浙江省统计科研浙江大学基地资助
【分类号】: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邓曲恒;王亚柯;;农民工的工作条件与工资收入:以补偿性工资差异为视角[J];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06期
2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章国荣;盛来运;王冉;;中国农民工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研究;2007年03期
3 钱雪亚;张昭时;姚先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的程度与特征——基于浙江数据的经验研究[J];统计研究;2009年12期
4 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5 程名望;史清华;;就业风险、就业环境、就业条件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沪鲁晋364份务工样本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瑞敏;熊家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胜任力模型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2 樊传浩;杨文健;;农民工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中的差异性探析——以江苏省社会保障差异性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3 邵雪亚;邵前程;魏昭林;黄兴;;重庆市北碚区返乡农民工现状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4 吴炜;朱力;;劳务派遣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基于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调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黄乾;;两种就业类型农民工工资收入差距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6 王鹏;;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收入差距的决定因素——基于夏普里值过程的回归方程分解[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7 邓伟;向东进;;转型时期的国有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8 徐成波;;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演进研究——基于就业研究文献述评的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陈兴述;李勋华;;重庆农村人力资本外溢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10 宋丽娜;;高校理工科院系“预就业”模式研究——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三三三预就业”模式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燕武;郑建清;;我国不同部门间的工资传递效应—基于省际面板VAR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浙江民生报告——就业问题研究 目标、对策与建议[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就业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飞跃;;经济结构转变与工资差距[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赵武阳;唐跃军;苏勇;;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建标;王光荣;李晓义;张立党;;无期限劳动合同限制与劳资行为——来自实验的证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陈莉;唐闻捷;陈庆健;郑飞中;;温州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质量与城市认同感的相关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7 郭继强;姜俪;陆利丽;;工资差异分解方法述评[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8 李飞跃;;结构变迁与工资差距[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9 赵武阳;唐跃军;苏勇;;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王忠林;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乔晶;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经济效应及可持续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柴国俊;大学毕业生初始工资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徐舒;中国劳动者收入不平等的演化[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马少晔;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再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莫X;职业教育对中国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蒋丽平;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福娇;居民教育收益率的估计[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陈晓菁;家庭关系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彤;户籍身份与居民幸福感[D];复旦大学;2011年
6 王昊;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歧视[D];复旦大学;2011年
7 段海红;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下的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邵景坤;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忠杰;效率工资、利润分享与企业间工资差异[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郭玉娟;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彦云,李静萍;中国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和预测[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2 吴敬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三农”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3 程名望;史清华;;农民工进城务工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4期
4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5 程名望;史清华;徐剑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6 姚先国;瞿晶;钱雪亚;;劳动力市场的职业隔离——基于浙江省的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年01期
7 邓曲恒;;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基于Oaxaca-Blinder和Quantile方法的分解[J];中国人口科学;2007年02期
8 乔明睿;钱雪亚;姚先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户口与城乡就业差异[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1期
9 杨云彦,陈金永;转型劳动力市场的分层与竞争——结合武汉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10 王美艳;;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L.卡利伯格,新馨;美国雇佣关系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2 ;全国各地劳动力市场网站网址名录[J];中国就业;2003年07期
3 樊辉;;从构成角度研究劳动力市场[J];改革与开放;2003年09期
4 翟志刚;;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及对技能人才的要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01期
5 刘丽;李咏梅;;浅谈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胡剑萍;;德美两国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干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社会主义研究;2006年05期
7 韩玉成;李丁;;对建立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的分析和思考[J];华商;2008年03期
8 张车伟;;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其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8年03期
9 孙妍;;从实际失业率看我国行业劳动力市场买方垄断[J];经济导刊;2010年06期
10 ;《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个体生涯:一项比较研究》出版[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3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丽;;北京、上海劳动力市场的“本-外”分割:现状、归因与对策[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建国;;关于完善劳动力市场的思考[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纪新青;宋明爽;康维波;;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建立及就业制度改革中的政府干预[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翁光兰;;试论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荣;;户籍制度改革与劳动力市场的全国大一统[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钟甫宁;何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扩大就业机会、统一劳动力市场[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7 尚长风;殷国玺;;不同成因的城乡失业及治理[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8 罗来淼;;加快鹰潭劳动力市场建设的几点意见[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陆海深;;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政策性阻碍[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10 金汝斌;陈诗达;陆海深;;我国劳动力市场运行中的政府职能[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桂风;劳动力市场的建立要适应市场发展[N];中国改革报;2003年
2 贾楠(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及对策[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周倜;我国区域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王岩;对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立法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5年
5 记者 刘茜;广州劳动力市场将信息化[N];经济参考报;2000年
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张丽宾;劳动力市场运行渐入快车道[N];经济日报;2002年
7 周萌;欧盟6国将向新成员开放劳动力市场[N];国际商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徐莹波;劳动力市场女性比男性更受欢迎[N];桂林日报;2007年
9 王建威;劳动力市场秩序规范需过“三道坎”[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陈建中 李玉梅;我市首次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N];金昌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徐长玉;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杨红彦;汇率、劳动力市场制度与劳动力市场调整[D];南开大学;2012年
4 冯冰;国际贸易与劳动力市场[D];南开大学;2012年
5 武中哲;单位制变革与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D];上海大学;2008年
6 丁波文;墨西哥劳动力市场与政府就业促进政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孙妍;基于S-C-P范式的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解析[D];西北大学;2010年
8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红涛;我国劳动力市场中人力资本收益差异比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晋利珍;劳动力市场双重二元分割与工资决定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青龙;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歆琳;京沪铁路对沿线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夏晓文;试析欧盟东扩对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李随平;我国劳动力市场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胡祖杰;我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叶碧英;当代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郑宏涛;解雇补偿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王辉;劳动力市场扭曲背景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9 金春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劳动力市场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左志博;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3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6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