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观测变量和衡量指标的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8 11:13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 + 观测变量 ; 参考:《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摘要】:为研究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中研究对象观测变量和衡量指标的选择问题,以求较优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以临夏县北塬地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首先提取地形因子来分析区域地形变化特征,预测空间自相关格局,以此为依据对空间自相关分析中选择的观测变量和衡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全局Moran指数优于全局G系数;局部Moran指数对高值聚集识别较优,可识别异常特征;全局G系数对低值聚集识别较优;居民点分散度反映的空间自相关格局与地形特征耦合较好。文中研究可为后续空间自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choice of observational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indexes in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and use, a better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pattern can be obtained.Taking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in the north tableland of Linxia Coun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ly, the terrain factors are extract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terrain change, and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pattern is predicted.Based on this, the observation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indexes selected in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lobal Moran exponent is superior to the global G coefficient, the local Moran index is better than the global G index in identifying the high value aggregation, and the global G coefficient is better for the low value aggregation.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pattern reflected by the dispersion degree of residential area is well coupled with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research.
【作者单位】: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村民关联度与农地利用的关系研究-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为例"(71263003)资助
【分类号】:F301.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松林;张昆;;空间自相关局部指标Moran指数和G系数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年03期

2 韦素琼;张金前;陈健飞;;基于空间自相关的闽台城镇建设用地分布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3期

3 王劲峰,李连发,葛咏,时陪中,关元秀,柏延臣,王智勇,HainingRobert;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的理论体系探讨[J];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4 谢花林;刘黎明;李波;张新时;;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5 唐华俊;吴文斌;杨鹏;陈佑启;Peter H.Verburg;;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模型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09年04期

6 谢保鹏;陈英;张文斌;王珍;;甘肃省县区单元城镇工矿用地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7 聂艳;罗毅;于婧;陈芳;;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湖北省耕地压力时空演变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1期

8 赵东娟;齐伟;赵胜亭;曲衍波;;基于GIS的山区县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9 郭澎涛;武伟;刘洪斌;谢德体;李茂芬;;DEM栅格分辨率对丘陵山地区定量土壤-景观模型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年12期

10 刘敏;赵翠薇;施明辉;;贵州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龙;周立;刘伟;周华坤;;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实验站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2 郑信伟;吴克宁;吕巧灵;付巧玲;;基于GIS技术的水源地土壤养分评价——以滩小关水源地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蒋国富;;基于GIS的河南省农民收入空间分异特征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4 任茜;樊宏;贾国君;王俊;曹迎;;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优化研究——以四川省内江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5 李静;洪鸿加;陈志良;彭晓春;;珠江口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6 白淑英;陈灵梅;王莉;李海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7 赵小娟;王长委;胡月明;王兵;胡小飞;周建;;基于GIS的沿海局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8 夏斌;刘保春;;珠江口两岸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差异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9 陈美球;刘序;陈文波;黄靓;肖志豪;;鄱阳湖地区1985-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社会经济驱动力研究 Ⅱ·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蒙吉军;严汾;;大城市边缘区LUCC驱动力的时空分异研究——以北京昌平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easurement of Spatial Auto-adjacency for Land Use[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吕利娜;郑新奇;李志建;;基于名义变量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探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3 唐静;王贝;阮依香;;城市专题地图指标内容的分析和处理[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闫卫阳;;第四章 城市体系分析与布局的理论模型[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5 张鸿辉;尹长林;;城市地价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南京市为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6 梅昀;邓胜华;;基于通径分析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研究——以武汉市为例[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志刚;王青;赵小风;黄贤金;;我国土地违法的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余柏蒗;吴健平;魏晓峰;刘杰;;空间分析GIS软件开发研究[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陶华学;孙英君;;GIS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A];中国煤炭学会矿山测量专业委员会第17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于兰军;李砚芬;;试论大城市边缘区的半城市化现象[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云军;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穆振侠;高寒山区降水垂直分布规律及融雪径流模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桑永胜;空间数据分析的神经计算方法[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海军;基于MAPGIS的数字找矿系统研究与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王玉山;侧柏种源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变异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马利邦;敦煌市生态环境演变及驱动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郭斌;基于GIS的黄土高原南部土地景观动态及优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关瑞华;基于3S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及监控技术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赵飞;乡镇尺度钉螺分布的高风险区域分析与Bayesian时空建模[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晨亮;基于工作流的资源环境建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琴琴;基于3S技术的广东省围填海调查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建波;山东省高密市农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及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饶e,

本文编号:1768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68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