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治理改革的反思——以公众参与东濠涌治理为例
本文选题:公众参与 + 城市治理 ; 参考:《现代城市研究》2015年03期
【摘要】:随着公众参与城市治理的深入,公众参与的积极面不断放大。但与此同时,公众参与失效的案例依然存在。广州率先走上城市治理改革之路,但这种多元化、参与式的治理模式也遇到新的阻力。本文的重点是以广州市东濠涌的治理实践为例,找出这种公众参与在城市治理模式中发挥着何种积极作用,并从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多网络下的主导权问题、公众参与度以及精英人物和媒体介入的角度探讨了公众参与平台未能完全发挥作用的原因。其现实意义在于,探讨东濠涌公众咨询监督委员会失效的原因可以为广州市后期公众参与城市治理模式的改良提供支持。从理论层面上看,探讨公众参与失效的原因及影响公众参与积极性的因素,提出构建良好的公众参与平台的必要因素,对城市治理理论和公众参与理论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urban governance, the positive sid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constantly enlarge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failure cases still exist. Guangzhou took the lead on the road of urban governance reform, but this diversified and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model also encountered new resistance.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positive role this kind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plays in the urban governance model, and to find out what kind of positive role this kind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plays in the governance practice of Donghao City in Guangzhou City, and to find out the dominant rights under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its function, as well as under the multi-network.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the involvement of elite figures and the media discussed the reasons why the platfor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did not play a full rol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discussion on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Donghao Public Advisory and Supervision Committee can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urban governance model in the late stage of Guangzhou. From the view of theo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nthusiasm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puts forward the necessary factors to build a good platform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and reflects on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theory of urban governance and the theory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项目“粤港澳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对策研究”(编号:2010B07030003) 广州市建委课题“同德围模式推广研究”
【分类号】:F299.2;D6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格里·斯托克,华夏风;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2 姜杰,周萍婉;论城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J];政治学研究;2004年03期
3 陈国权;论政府能力的有限性与政府机构改革[J];求索;1999年04期
4 徐林;黄萍;;公众参与和城市管理——基于杭州市的实证研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5 王佃利;;城市管理转型与城市治理分析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东;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创新取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高传勇;;“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体制性症结及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黎明;;公共治理之道——新制度主义途径述评[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4 李义中;全球治理理论的基本取向问题析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仝宏伟;政治动员中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及对策[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郜绍辉;;论治理理论:内涵、困境及适用性[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李斌;;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县级政府能力建设[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高丙中;民间的仪式与国家的在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严励;;广义刑事政策视角下的刑事政策横向结构分析[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10 梁波;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对政治发展的影响[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陈尤文;;形成社会合力:创新利益表达机制与渠道[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侯保疆;梁昊;;治理理论视角下的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探析——以广东省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4 曾宇青;;社区制困境与“公民—社区制”构建——以深圳为研究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罗依平;;深化我国政府决策机制改革的基本方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徐祖荣;;协同治理视野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逻辑: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谭英俊;;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畅;;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权力三分”运行机制的创新思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毛瑞福;徐露辉;;城市社区权力秩序的变革与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吴群芳;;论转型期利益分化背景下利益表达机制面临的五大挑战[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悦;1949~1954年中国中央行政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7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王海胜;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达禹;国家控制与社会自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秦浩;中国行政审批模式变革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秀娥;中国政党制度的特色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明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政府行为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严婷婷;我国纳税人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阳敏;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系统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何音;公共治理基本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朱逢春;行政价值观与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覃事顺;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民意表达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郭艳芝;群体性突发事件与信息传播[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马德勇;善治视角下我国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瑛超;;浅谈环境规划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8期
2 顾朝林;发展中国家城市管治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发[J];城市规划;2001年09期
3 吕燕;;公民参与之热情与愿望调查——以扬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9年06期
4 吴旭;引入城市管治理念 创新城市管理思维[J];城乡建设;2002年02期
5 吴东彦;;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的几点思考——评约翰·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0年15期
6 张旭霞;;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吴思红;;国外城市民主治理中公众参与机制及其启示[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傅广宛;傅雨飞;;公民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关注度的若干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中部六省的量化分析[J];江汉论坛;2006年12期
9 彭明春;试论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制约因素及其治理对策[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10 黄海艳;李振跃;;公众参与基础设施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征;“公共管理与公众参与”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1年09期
2 赵杰;;管制文化亟待改造——政府管制与公众参与[J];南风窗;2008年23期
3 龚益;;官民“信息不对称”:公众参与的瓶颈[J];人民论坛;2008年14期
4 臧荣华;吴义太;;论公众参与行政的正当性[J];求实;2008年09期
5 刘畅;;浅谈真正的公众参与[J];商业经济;2011年19期
6 马赛;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困境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7 王国红;;公共决策:公众参与的困境及创新[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8 王佳纬;;价值、难点与路径:对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思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张磊;;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士如;郭倩;;政府决策中公众参与的制度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王士如;;政府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和利益表达——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陈锦文;;基于“公众参与”范式的公共政策制定[A];全国首次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学术研讨会资料文集[C];2004年
3 陈锦文;;基于“公众参与”范式的公共政策制定[A];“公共行政管理方法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吉利;栗明;;公众参与:治理“庸官懒政”新思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蔡爱平;;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规则:正式程序[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6 周耀虹;;扩大公众参与: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探析[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王伟;;公众参与在社会管理中的实践及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8 王锡锌;;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的保障[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高中建;冯倩倩;;公众参与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机理探析[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蕾 (作者单位 绍兴市规划局);谈“和谐规划”中的“公众参与”[N];绍兴日报;2007年
2 市直机关工委 王勃;浅议创建好班子考评工作中的公众参与[N];汕头日报;2009年
3 何海锋;“微笑局长”落马与公众参与[N];学习时报;2012年
4 柯锐;鼓励公众参与民调,岂能走歪道[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世玲;发改委研究中国版“公众参与决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本报记者 吴兢;“公众参与式”行政治理悄然兴起[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朱红军;“公众参与”背后的政府考量[N];南方周末;2007年
8 吴兢;行政治理模式革新 公众参与悄然兴起[N];中国改革报;2009年
9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决策咨询部副主任 丁元竹;公众参与公共服务越来越重要[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10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员 陈 剑;完善社会管理与完善公众参与[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卫;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公众参与[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俊;长沙市公众参与腐败治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杨亚东;建构公共决策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治理模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3 潘军海;新时期公众参与反腐败之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曲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蕾;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6 陈聪;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张荣耀;基于信息技术的城市政府决策中公众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伟伟;河北省应急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9 伍志锐;试论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D];广西大学;2012年
10 杨永莉;公共服务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79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77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