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距离变量抽离前后中国糖料作物市场整合研究
本文选题:外部综合价格指数 + 地理距离阈值 ; 参考:《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02期
【摘要】:为测算中国糖料作物的市场整合程度,在一价定律框架内利用1990-2011年北方5大甜菜主产省和南方6大甘蔗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糖料价格受外部综合价格指数与当地条件共同作用的基本实证模型;将地理距离变量从外部综合价格指数中抽离出来,按其存在与否分别构建改进模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糖料省区间整合程度较高,在保持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变异系数及丰收质量等当地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部综合价格每上升10%,i省的甜菜和甘蔗价格分别上涨8.67%与7.73%;外部综合价格变动对糖料作物的影响程度远高于当地生产条件的影响;临近省区间糖料市场整合程度远高于距离相对较远的省区。未来为保持糖价稳定,需构建主产区长效供求合作机制,支持跨省生产与投资;加强糖料流通体系建设,鼓励新型流通业态的产生。
[Abstract]:In order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market integration of sugarcane crops in China, the panel data of the five major sugarbeet producing provinces in the north and the six major sugarcane production provinces in the south from 1990 to 2011 were us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law of one price. The basic empirical model of sugar price by external comprehensive price index and local conditions is constructed,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variable is extracted from the external composite price index, and the improved model i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its existence or not.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sugar provinces is high, and the loc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such as climate conditions,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climatic conditions and harvest quality, are kept unchanged. The price of sugar beet and sugarcane increased by 8.67% and 7.73%, respectivel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e of external comprehensive price on sugarcane crop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local production conditions, and the total price of sugar beet and sugarcane increased by 8.67% and 7.73% respectively. The contiguous degree of sugar market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relative distance. In order to keep sugar price stable,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long-term supply and dem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main producing areas, support inter-provincial production and investmen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ugar circulation system and encourage the production of new circulation forms.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形成、波动机制与调控政策研究》(12&ZD048)
【分类号】:F323.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刚;张正河;卢向虎;;我国油料及植物油贸易发展与价格整合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3期
2 赵留彦;赵岩;窦志强;;“裁厘改统”对国内粮食市场整合的效应[J];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3 颜色;刘丛;;18世纪中国南北方市场整合程度的比较——利用清代粮价数据的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4 喻闻,黄季阏;从大米市场整合程度看我国粮食市场改革[J];经济研究;1998年03期
5 王宁;司伟;王秀清;;我国北方小麦收购市场与面粉零售市场的整合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06期
6 宋长鸣;李崇光;徐娟;;中美农产品市场整合及其价格传导机制研究——以大豆市场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03期
7 田波;王雅鹏;;中国猪饲料产业链市场整合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黄新飞;欧阳艳艳;汪璐;;外部供给、地理距离与中国粮食市场整合研究[J];统计研究;2013年09期
9 郭利京;刘俊杰;韩刚;;养殖主体行为与生猪价格形成机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年08期
10 司伟;王秀清;;中国糖料的供给反应[J];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晓霞;李志强;李干琼;;中国省际葡萄市场整合程度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2 董文可;;基于“刘易斯拐点”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3 赵振军;;让股份制成为农地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20年来国内农地制度研究发微[J];财贸研究;2007年04期
4 卢凌霄;周应恒;;农产品流通效率衡量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财贸研究;2008年06期
5 冯宇;李政;;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土地权益变迁过程考察[J];财贸研究;2010年02期
6 王志华;陈圻;;长三角省际贸易强度与制造业同构的关系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7 万伦来;杨燕红;王立平;;中国省际贸易壁垒的地区差异与时序变化——来自中国28个省(市)1985—2006年的经验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8 蔡银寅;杜凯;;资本投入、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李路平;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稻米市场[J];中国稻米;2003年04期
10 曹庆林;范爱军;;现阶段中国市场分割程度的测算——以全国猪肉市场为例[J];当代财经;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一鸣;罗必良;;中国农地产权管制放松的制度效应:假说及其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胡凯;;论法经济学的两条研究路径[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刘文革;刘婷婷;;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对俄罗斯农业产权改革的实证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艳茹;;制度与经济增长,谁决定谁?——对近期制度研究重要文献的简单评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胜祥;;中国农民土地所有权幻觉探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政;;城乡统筹、土地政策与农民土地权益——来自成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证分析[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温锐;陈胜祥;杨丽琼;;“十五”时期以来新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革史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朱有志;肖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倡导集体统一经营——来自湖南省双峰县的启示[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9 杨友才;韦倩;黄少安;;引入制度因素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丽丽;中国农村金融监管:变迁、效果及改进[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谢凤杰;作物保险定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晓辉;中国植物油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洪燕真;基于农户经济视角的油茶供给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5 杨骞;中国烟草产业的行政垄断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铁瑛;中国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肖卫;有限理性、契约与集体行动:中国农民合作的产生与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邵飞;中国玉米经济:供给与需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龚琦;基于湖泊流域水污染控制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伟;政府推进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化发展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燕玉杰;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晶;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田晓超;我国生猪市场整合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赵永旺;集体林权流转的法律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乔金晶;横向整合企业总部价值创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华恒;对口支援机制对汶川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农业恢复重建的效果评估[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8 杨凯;劳动力流动与转移对山东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黄丽鲱;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度对国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徐珊珊;地方保护对江西省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佳;肖海峰;;农户对当前生猪补贴政策的评价——基于河北、辽宁两省农户调查的分析[J];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01期
2 程宏伟;冯茜颖;张永海;;资本与知识驱动的产业链整合研究——以攀钢钒钛产业链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3期
3 韩胜飞;;我国大豆市场与国际一体化程度的发展及变化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4期
4 邱雁;;美国大豆倾销中国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3期
5 张利庠;;产业组织、产业链整合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我国饲料产业“千百十调研工程”与个案企业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6 宁攸凉;陈绍志;乔娟;宁泽逵;;中国饲料工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饲料工业;2012年19期
7 袁成毅;评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的“裁厘改税”[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8 李新建;吴春梅;黄敏学;王锐;闫振宇;;我国油脂类期货价格之间的联动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卢锋;彭凯翔;;我国长期米价研究(1644—2000)[J];经济学(季刊);2005年01期
10 王秀清;H.T.Weldegebriel;A.J.Rayner;;纵向关联市场间的价格传递[J];经济学(季刊);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司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糖业:价格、成本与技术效率[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炳展;冼国明;逯建;;地理距离通过何种途径减少了贸易流量[J];世界经济;2012年07期
2 符淼;;地理距离和技术外溢效应——对技术和经济集聚现象的空间计量学解释[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3 张浩然;衣保中;;地理距离与城市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经验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4 林常青;;文化和地理距离对中国引进FDI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13期
5 许和连;张萌;吴钢;;文化差异、地理距离与主要投资国在我国的FDI空间分布格局[J];经济地理;2012年08期
6 綦建红;杨丽;;中国OFDI的区位决定因素——基于地理距离与文化距离的检验[J];经济地理;2012年12期
7 肖慧敏;刘辉煌;;地理距离、企业异质性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新”新经济地理视角[J];经济管理;2012年10期
8 张浩然;;地理距离、集聚外部性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城市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南方经济;2012年02期
9 李丹丹;汪涛;周辉;;基于不同时空尺度的知识溢出网络结构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3年10期
10 O淳癢,
本文编号:18180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1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