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过度膨胀的根源与城市化重心的调整
本文选题:城市化 + 城市病 ; 参考:《城市问题》2015年01期
【摘要】:认为大城市规模的过度膨胀一方面源于城市化初期集聚效应的自我增强与城市化成本的市场传导机制失灵,另一方面源于"半市民化"体制下迁移者选择机制的扭曲及财税、金融等政策的失误。因此,要实现城市化重心的下移与城市体系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与信息传导功能,探索在中小城市重点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调整不合理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与财税政策,以及有序推进大城市的郊区化等。
[Abstract]:On the one hand, the excessiv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large cities stems from the self-enhancement of agglomeration effect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failure of the market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costs, on the other hand, it comes from the distortion of the choice mechanism of migrants and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mechanism under the "semi-municipal" system. A mistake in policy, such as finance.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center of gravity and urban system,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the collective bargaining mechanism an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function of labor market, and to explore how to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Adjust the unreasonable urban administration system,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and promote the suburbanization of big cities in an orderly manner.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4YJC790042)
【分类号】: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卓咏;;最优城市规模理论与实证研究评述[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6期
2 李玉柱;;“中国城市化的反思与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臧卫强;段汉明;刘菊梅;;银川平原城市发展动力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2 王卫东;安阳市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王得新;;中国商品房产需求曲线探析——兼论商品房的属性[J];北方经济;2010年08期
4 谢菲;;论大都市区与美国经济增长[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5 刘星原;;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布局的若干问题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李国平;杨洋;;分工演进与城市群形成的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7 张锦宗;朱瑜馨;李雷雷;;聊城商业区位演变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1期
8 陈保禄;;城市住宅建设标准影响机制新探[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孙淮中;;上海城市郊区化与“新都市主义”理念的未来吸纳[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吴文钰;;大城市新郊区化的国际视野与本土优化[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大伟;;内地和香港在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庞晶;叶裕民;;全球背景下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研究[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官卫华;何流;杨纯顺;;转型与重构:城市结构调整与功能跃迁——南京主城功能提升的空间规划视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先标;;城市化稳健快速推进中的农户转移制度模式再探讨[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倪鹏飞;魏劭琨;;北京: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世界城市[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李金昊;;京津冀都市圈建设研究[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叶裕民;;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机制研究[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徐莹;;洪山区商业发展布局与商圈建设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9 蒋海兵;白光润;梁浩栋;;城市空间结构要素影响下商业区内部空间结构——以上海田林商业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10 侯学钢;;和谐人居型新城区规划创新刍议[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3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孙长松;交易成本视角的铁路客运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程亚鹏;我国城市住房价格测度:Hedonic方法与实证[D];重庆大学;2010年
6 吴春;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空间重构[D];清华大学;2010年
7 王川;我国城镇土地供应绩效评价及住房市场监控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梁华;城市商务办公楼租金特征与空间分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隽海民;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生态特性与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媛;青岛市廉租房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吴翠萍;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欣燃;我国城市化与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宋志文;连云港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研究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5 龚雪;云南省与GMS国家间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锋;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经济学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赖莉洪;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项伟;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景山;城市综合体开发及布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史浩然;宜居城市竞争力模型的构建及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相郁;最佳城市规模理论与实证分析:以中国三大直辖市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乃权 ,刘玉录;住宅郊区化现象及对策建议[J];中国房地产;2002年06期
2 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扬;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3 乔达宏;对"住宅郊区化"现象的思考——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21期
4 张贡生;孙晓娜;李玮;;郊区化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柴彦威;郊区化及其研究[J];经济地理;1995年02期
6 孟延春;北京的郊区化:并非“逃离喧嚣”[J];中国改革;2000年10期
7 刘晓颖;北京大都市住宅郊区化的基本特征与对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5期
8 华而实;广州市住宅郊区化发展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王达明;;住宅郊区化是否真的来临[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1年04期
10 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的郊区化及其特点[J];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罗长海;华晨;;杭州市的住宅郊区化现象初步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林耿;;郊区化与商业文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张春花;李雪铭;张馨;;八十年代以来大连居住空间的扩散及郊区化初步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隋映辉;;中国城市化郊区化:战略、模式与对策[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发展模式及途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30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5 宁越敏;谢守红;;城市化和郊区化:转型期中国大都市空间变化的双重引擎[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鞠立新;;郊区化的新态势与上海大都市的新发展[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2003/200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悐泰明;;集中化、郊区化与成长管理 比较北京都gS@与台北都gS@人口密度}Pi薣A];土地利用与城乡发展——2000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李霄峰;住宅郊区化势头日趋明显[N];北京日报;2002年
2 费珊;住宅郊区化正在悄然起变化[N];北京日报;2002年
3 常江;郊区化:难解的结[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4 单荣凯;住宅郊区化[N];证券日报;2004年
5 龚怡/文;“郊区化”离我们有多远?[N];财经时报;2004年
6 曹盛洁;郊区化扩张“大问题”[N];经济观察报;2004年
7 ;赵文凯郊区化别走入误区[N];中国建设报;2003年
8 张东林;郊区化需要产业支撑[N];中国建设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杨丰源;变“被动郊区化”为“主动郊区化”[N];贵阳日报;2012年
10 李克新、李小言;住宅郊区化的困惑和希望[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菊;长春市郊区化进程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宋俪娜;中美比较视角下的城市发展中的郊区化现象[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杨海华;广州郊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成一川;大都市远郊郊区化现象与动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康利敏;城市轨道交通对郊区化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萌;基于住宅消费行为理论的武汉市住宅郊区化影响因素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7 孙明丽;我国土地使用价格改革对城市工业郊区化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张应运;北京城市化进程中郊区住宅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邢建军;美国城市化发展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成萍;城市、城市化及美国城市问题[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245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2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