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变化与就业增长的关联性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1 04:42

  本文选题:第三产业 + 结构变化 ; 参考:《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9期


【摘要】:通过分析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研究的大体概况,梳理、总结了相关文献,结合计量经济学,基于面板数据,对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ome experts and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comb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combined with econometrics, based on panel dat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change of tertiary industry and employment growth in China is studied in detail.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F719;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大红;;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联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2 张杰,马斌;中国第三产业内部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 王春枝,吴静;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梦丽;李梅芳;;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年16期

2 曾庆均;郭宇;;重庆市现代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史常亮;金彦平;;广西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协整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崔旺来;周达军;刘洁;汪立;朱婧;;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5 王君萍;;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的个案研究[J];经济经纬;2009年04期

6 李丙金;张优智;;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的实证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雷小清;马征宇;;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就业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5期

8 孙玉奎;;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就业带动效应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9 阮陆宁;杨尚波;;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第三产业就业效应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10年21期

10 万平;;Intervention-ARIMA模型在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预测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少杰;我国就业问题与第三产业发展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奉莹;中国就业结构演变及就业的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仲秋;我国就业结构合理性的人口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曾蕾;我国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双喜;河南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王园园;福建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苏宏;我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与区域协调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柏晓娟;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谢威;基于扩大就业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宗素姚;皖江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肖晖;区域旅游业就业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房树华;构建第三产业联盟,促进环渤海地区的进一步开发[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9 康旺霖;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化趋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宋明月;山东省服务业内部结构演进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建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5期

2 张车伟,蔡f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3 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学动态;2002年10期

4 唐抭,刘勇军;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变动的非一致性研究理论综述及评论[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06期

5 宋璐,陈金贤;山东省第三产业劳动就业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以消费带动就业增长[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3年01期

2 刘碧华;;大力培育就业增长点——对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几点思考[J];中国就业;2004年10期

3 柳欣,程晶蓉;中国就业增长缓慢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4 邓强;就业增长视角下的广西对外经济贸易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5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公务员热”折射低就业增长之弊[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42期

6 黄国雄;;关于建立就业增长模式的几点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7 《中国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就业增长三大难[J];理论参考;2006年11期

8 张永鹏;;无就业增长的解决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1期

9 张静;;爱尔兰制造业的就业增长与区域发展[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10 卢福财;黄彬云;;促进就业增长的国际经验与教训[J];改革与战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付宏;;中国的创业活动与就业增长:“难民效应”还是“熊彼特效应”?[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黄国石;;劳力就业增长的控制模型[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3 余秋荣;;想方设法造“饭碗”——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增长问题[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4 张良;张玉韩;;基于就业增长的我国城镇化发展问题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袁文平;刘恒;;中国工业就业增长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赵文红;刘丽兰;;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董克伟;我国面临“无就业增长”挑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钱飞鸣;“无就业增长”考验发展智慧[N];深圳商报;2006年

3 记者 孙覆海邋丛民;山东就业增长纳入政府考核体系[N];工人日报;2008年

4 马永堂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研究员;把推进绿色就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5 就业促进会;就业增长既要“量”也要“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6 肖庆松 邓璐一;梅列:促进就业增长 提高就业质量[N];三明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杜鹃;服务行业成美国就业增长主动力[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8 记者 商意盈;东部出现“无就业增长”[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9 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 陈炳才;就业增长潜在风险不可不察[N];中国证券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陈欢 实习记者 陈喜宁;笼统地说无就业增长不准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强;转型期中国就业增长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旭升;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波;重庆市“无就业增长”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2 赵艳青;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杨明晔;能源禀赋与就业增长[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邱杰;中国就业增长与工资增长的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高玉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就业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王华;安徽省劳动力就业制度约束与就业增长对策[D];安徽大学;2007年

7 何万里;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增长机制和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郝小新;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9 杨子木;我国就业增长缓慢的原因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10 苏楠;三次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27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27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b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