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城市化与产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本文选题:城市化 + 产业集聚 ; 参考:《湖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国经济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有未来,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与重化工业化阶段,城市化也进入快速推进阶段,这势必会对工业能源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若以牺牲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代价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显然既不可取也不现实,而要实现工业发展、城市化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为根本途径。产业集聚作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相互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媒介,可为工业企业间的清洁绿色技术溢出提供可能,有利于节约工业能源消耗。因此,,只有将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集聚纳入同一研究体系,才能寻求出提高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根本方法。 本文在文献梳理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泛珠三角区域城市化、产业集聚及其相互作用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并采用2000-2011年泛珠三角区域的面板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泛珠三角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负面影响,而产业集聚却有利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补关系,当城市化水平提高时工业化将为工业节能减排发挥积极效应;城市化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并不存在U型关系,但产业集聚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城市化通过产业集聚可明显促进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泛珠三角区域当产业集聚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0.217时,产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产业集聚水平介于第一门槛值0.217和第二门槛值0.351之间时,产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一旦越过第二门槛值0.351,产业集聚对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负面影响。纳入空间效应后,城市化与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间却存在明显的U型关系,这是泛珠三角区域空间扩散效应作用的结果。最后本文从加快城市化进程及注重城市化质量、加强产业集聚程度及坚持区域化合作、增加工业能源供给量及推进能源价格和税收体制改革三个方面就根本上促进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以实现节能减排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China's economy must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have a future. At present, China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heavy and chemic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has also entered the stage of rapid advancement, which will inevitably produce great pressure on industri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f the goal of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s achieved at the expens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t is neither desirable nor realistic. In order to achiev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a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energy environment, Only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ll elements of industry is the fundamental wa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s an important medium of interaction and influence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can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spillover of clean green technology among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nd is beneficial to economize the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energy. Therefore, only by integrating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to the same research system can we find a fundamental method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ll elements of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ffects of regional urbanizatio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ll elements of industry in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panel data of Pan-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from 2000 to 2011 are used to test the causality between th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industry, whil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the total element of industry. There is an obvious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Whe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creases, industrialization wil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industrial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here is no U-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However,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of industry, and urbanization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total factor through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Wh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lower than the first threshold of 0.217,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ll elements of industry, and when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s between the first threshold of 0.217 and the second threshold of 0.351,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total factor. Once the second threshold value is 0.351,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industrial total factor energy efficiency. After the spatial effect is included, there is an obvious U-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otal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which is the result of spatial diffusion effect in the Pan-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Finally, this paper focuses on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strengthening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insisting on regionalization cooperation. To increase the supply of industrial energy,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energy price and tax system, and to promote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all elements of industry in order to realiz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7;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林;;节能的有效途径:提高能源效率[J];环境经济;2006年06期
2 刘则渊;徐国泉;;关于中国能源效率革命的构想[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J];上海节能;2007年03期
4 孙鸿年;;企业能量平衡——通向强化能源效率的必由之路[J];宁波节能;2007年01期
5 张珍花;王鹏;;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6 郑畅;;长江流域七省二市能源效率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24期
7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8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邵枫伟;;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对策建议[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10 江皓;;基于面板模型的跨国能源效率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叶甜;张宏武;;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比较及变化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荣斌;乔敏;;能源效率对节能降耗影响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新春;;中国浮法玻璃行业能源效率初步调查报告[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舒;;能源效率标准的市场准入发展趋势分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坤民;;低碳经济与提高能效[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焕斌;南非将出台能源效率战略[N];科技日报;2004年
2 王英斌;英国公布能源效率战略[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记者陈特安;加颁发能源效率奖[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黄勇;“亚洲工业能源效率指南”发布[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楚新 编译;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齐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罗佐县;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崔茉邋周晓倩;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清洁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10 孟华;发达国家将提高能源效率纳入战略决策值得借鉴[N];中国信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10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彬;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珊珊;我国能源效率指标及提升对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韩聪;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芳;江苏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维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乔妮;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与趋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周睿;江西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汪德兴;浙江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马葱;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843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43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