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轨迹研究
本文选题:经济结构 + 调整轨迹 ; 参考:《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03期
【摘要】: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法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轨迹进行刻画。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发生了7次轨迹调整,经系统聚类后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结构调整更为全面,结构关联更为复杂。整体来看,中国结构调整过程符合一般经济发展规律,产业结构升级拉动投资需求,并伴随着金融和贸易结构深化主导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节奏。与"结构失衡"造成发展不可持续的观点一致,从结构指标权值的角度判断,当前经济发展模式对经济拉动存在极限。调整手段应由所处阶段决定,"三期叠加"下对投资刺激政策的消化需要借鉴部分发展中国家过早"去工业化"的教训;出口贸易依然是重要的发展推动力,而刺激内需的做法恐难达到预期效果。
[Abstract]:The 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ping method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track of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re have been 7 locus adjustment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China, and the second stag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after systematic clustering. The second stage i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the structural correlation is more complex. On the whole, the process of China's structural adjustment accords with the general law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rives the investment demand, and with the deepening of financial and trade structure, it dominates the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 line with the view that "structural imbalance" leads to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udging from the weight value of structural indicators,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has limits to economic pull. The means of adjustment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stage at which they are located, and the digestion of investment stimulus policies under the "three phases superposition" needs to draw on the lessons of premature "de-industrialization" in s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export trade remain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practice of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is unlikely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分类号】:F224;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项俊波;;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测度与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2 林毅夫;孙希芳;姜烨;;经济发展中的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初探[J];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3 刘伟;王汝芳;;中国资本市场效率实证分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效率比较[J];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4 贺玲;蔡益朝;杨征;;高维数据聚类方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1期
5 李小平;卢现祥;;中国制造业的结构变动和生产率增长[J];世界经济;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强;王道龙;;内蒙古农业份额下降与国民经济结构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2 印中华;田明华;;外商直接投资对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孙川;;基于SS的区域软件产业结构效应与竞争力实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江晓薇;中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选择——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5 汪克夷;栾金昶;;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6 张军;陈诗一;Gary H.Jefferson;;结构改革与中国工业增长[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7 卫彦琦;;我国金融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3期
8 李国璋;谢艳丽;;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中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J];创新;2010年02期
9 苏振东;金景仲;王小红;;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结构红利”吗——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10 杨凌;李国平;于远光;;区域生产率增长的源泉及其特征——基于结构红利假说的实证检验[J];财经论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洪业应;;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的计量分析——以贵州省为例[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王顺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5 王翔;李凌;;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是两难选择吗[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6 唐品;魏守华;姜宁;;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中的金融依赖及省际比较(讨论稿)[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郑小婧;姜宁;魏守华;;转型金融体制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增长的考察——以长三角地区为背景[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超;王伟;;基于产业结构动态演变视角的西南三省城市化水平比较[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伦强;;论川渝城市群体系中的四川省城市化战略[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广汉;李飒;;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与演变[A];提升珠江三角洲竞争力——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钱利;我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结构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吴松年;经济结构性失衡与住宅价格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蒋水冰;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理论与实证[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志文;连云港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研究初探[D];苏州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吴茂东;江西省经济增长质量测度与评价[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宁;博弈论视角下的信访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朱永红;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宋富远;云南城市化道路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贺坤;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吕铁;制造业结构变化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2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3 王德文,王美艳,陈兰;中国工业的结构调整、效率与劳动配置[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4 涂正革,肖耿;中国的工业生产力革命——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及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5 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年09期
6 胡永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J];经济研究;1998年03期
7 樊潇彦;中国工业资本收益率的测算与地区、行业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2004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主持人 邹民生 乐嘉春;[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新;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十大任务[J];新视野;2002年04期
2 ;中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十大任务[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9期
3 方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应主要防范通胀[J];国际金融;2005年11期
4 李克琴;李丽平;邵一乙;;发展产权市场是调整中国经济结构的希望——访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总经理杨晓舫[J];产权导刊;2006年02期
5 张磊;;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破局[J];中国经贸;2010年01期
6 韩文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和展望[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04期
7 张庭宾;;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J];中国中小企业;2013年01期
8 任腾飞;;大国资时代: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J];先锋队;2013年05期
9 马晓河;;从两对变量变化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J];中国发展观察;2013年05期
10 吴南;结合实践发展 推进经济结构理论研究书评——评《跨世纪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中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J];宏观经济管理;199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2 刘承芳;张林秀;罗仁福;王晓兵;史耀疆;Scott Rozelle;;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所面临的挑战与高中教育[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樊士德;;结构主义经济学研究动态述评与中国经济结构[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主笔,中华元智库创办人 张庭宾;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刻不容缓[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丁大伟 孙广勇 暨佩娟 韩硕 杨迅 刘军国;看好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前景[N];人民日报;2013年
3 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 沈联涛 麦肯锡公司资深全球董事 姚万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银行的影响[N];经济观察报;2013年
4 [加]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国际台理创新中心 John Whalley 译 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徐行;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结构大转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陈学慧 陶瑞钢;中国经济结构呈现可喜变化[N];经济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任腾飞;大国资时代:引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N];中国企业报;2012年
7 邱琼 欧阳俊;中国经济结构现状和调整方向[N];学习时报;2013年
8 廖佳;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调向何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9 关新;前美国财长保尔森: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前景优于以往[N];经济参考报;2013年
10 周英峰;中国经济结构将进行重大调整[N];中国化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解栋栋;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要素再配置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园;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政策工具的运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谷霄;中国经济结构中的一个典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51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51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