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与产业差异的收敛性检验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效率 + σ收敛 ; 参考:《统计与决策》2015年10期
【摘要】:文章研究中国各省市区1999~2008年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和产业差异变动情况,揭示其差异的特征:采用变异系数、截面数据方法和面板数据方法对区域和产业内部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各产业和区域内部的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不存在σ收敛,而是表现出了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区域内部土地利用效率差异主要受产业结构差异和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影响。各产业和区域内部基本不存在土地利用效率的绝对收敛,但是存在条件收敛,而且收敛速度较快。区域和产业之间的土地资源配置仍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应实行差别化的用地指标分配和用地政策。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gional and industrial differences of land use efficiency between 1999 and 2008 in all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and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fferences: using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The cross-section data method and panel data method are used to test the convergence of land use efficiency within the region and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ce of land use efficiency between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regions does not exist 蟽 convergence, but shows different stage characteristics. The difference of land use efficiency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differe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labor productivity. There is no absolute convergence of land use efficiency in all industries and regions, but conditions converge and converge faster. The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between regions and industries is still highly complementary, and a differentiated land allocation and land use policy should be implemented.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技术创新与企业国际化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CZH036)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LQ12G03017) 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Y201120507)
【分类号】:F301.2;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覃成林;王荣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σ趋同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刘传明;李红;贺巧宁;;湖南省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优化对策[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3 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荆长春;;2009年各省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回归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8期
2 白雪梅;赵峰;;我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3 吴祥佑;;我国保险密度空间收敛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9期
4 刘生龙;张捷;;空间经济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再检验——基于1985-2007年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12期
5 叶剑平;马长发;张庆红;;土地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模型[J];财贸经济;2011年04期
6 姚永玲;赵宵伟;;城市服务业动态外部性及其空间效应[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7 余泳泽;杜晓芬;;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8 杨青山;楚洪建;王大鹏;;吉林省中部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的收敛性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9 洪国志;胡华颖;李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12期
10 陈晓;陈雯;王丹;;江苏省工业经济时空差异及增长趋同[J];地理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孙久文;;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陈斐;孙向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变化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陈建先;郑玉歆;;空间计量经济学文献综述[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4 张晓旭;冯宗宪;;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2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2 崔征;内陆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纪生;农业科研投资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芳;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经济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林兴;基于空间视角的我国省际农村居民消费趋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彭文慧;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马秀颖;东北地区地方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2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冯利斐;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张静;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5 刘超;地区收入差异的探索性时空分析方法研究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鹏;空间依赖与空间俱乐部趋同[D];暨南大学;2011年
7 刘建寿;空间异质性与空间俱乐部趋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吕鹏浩;中国省级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付明月;农产品贸易对中国地区间农业经济增长不均衡的影响[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田斌;公共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对北部湾经济追赶的影响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华伟;;农地利用集约度评价及其空间差异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2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3 方先知;土地利用效率测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2004年12期
4 冯科;郑娟尔;韦仕川;郑文娟;刘勇;;GIS和PSR框架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7年05期
5 朱天明;杨桂山;万荣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国内外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6 王家庭;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34个典型城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9年07期
7 谭洁;朱红梅;金卫华;;长沙市土地利用结构熵值时序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1期
8 曹银贵;郑新奇;胡业翠;;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6期
9 胡长顺;;对中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J];经济管理;2003年05期
10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捷,孙钰;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的若干建议[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2 徐磊;卫衍武;;交通引导下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04期
3 闻海燕;;中心镇建设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J];浙江经济;2012年07期
4 赵静蓉;周忠学;;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5 梁流涛;许立民;;生计资本与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6 陈伟;吴群;;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年04期
7 李永乐;舒帮荣;吴群;;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8 魏雯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年08期
9 孙钰,姚晓东;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路径选择[J];经济师;2002年12期
10 蒋应和;;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序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J];价值工程;2012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文新;周璞;;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倍慎;徐理;周勇;;PCA-DEA模型在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中的应用[A];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许新宇;陈兴鹏;崔理想;李恒吉;;基于超效率DEA的城市群土地利用效率评价[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4 邵挺;崔凡;范英;许庆;;土地利用效率、省际差异与异地占补平衡[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5 张莉;徐现祥;;人口跨区流动: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动力[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李爽;我市充分运用调控手段 综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年
2 赵莹霜 李根权;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N];石家庄日报;2010年
3 记者 应建勇;严格土地管理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N];浙江日报;2004年
4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郁鸿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催生内聚型城市群[N];国际金融报;2005年
5 关志兴 钟钢;德阳市政协一份提案清理闲置土地4600余亩[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柳州市委党校 张曙;保持有质量效益的合理发展速度[N];广西日报;2014年
7 记者 崔燕;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老旧居民区改造[N];长治日报;2014年
8 殷陆君;节约的潜力在哪里[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汪德军;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扬州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2 张绍敏;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3 迟百余;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扩展与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庆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5 孟怡;基于土地利用效率与公平性的区域公路网占地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马琳;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上海郊区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丁硕;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协调度综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姜福林;基于DEA方法的黑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朱琳;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880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80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