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域人力资本的收敛性分析——基于三种测算方法的比较
本文选题:教育指标测算法 + 成本测算法 ; 参考:《人口与经济》2015年04期
【摘要】: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将空间因素引入传统收敛模型,对基于教育指标法、成本法和收入法三种人力资本测算方法的1987-2010年的省域人均人力资本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与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省域人力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人力资本在区域上并非无规律的随机分布,而是在京津、苏沪浙地区形成了高—高聚集的良性发展态势,并对周围区域产生辐射作用,人力资本积累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基于教育指标测算法和成本测算法的省域人力资本均呈现出收敛性,说明我国区域教育投入、卫生保健投入的相对差距在逐渐缩小,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基于收入测算法的省域人力资本收敛性不显著,且2000后呈现发散性,这要求政府要更加关注人力资本的运行效率问题。
[Abstract]:The spatial factors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traditional convergent model by using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analysis technique. The spatial correlation test and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human capital per capita in the province from 1987 to 2010 were carried out by cost method and incom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of human capital in China. Human capital is not randomly distributed in the region, but in Beijing, Tianjin, Jiangsu, Shanghai and Zhejiang.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is significant. The provincial human capital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educational index and cost is convergen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elative gap between regional education investment and health care investment is gradually narrowing, and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However, the convergence of provincial human capital based on the method of income measurement is not significant, and it is divergent after 2000, which requires the government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human capital.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2012年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中国区域人力资本的测算与收敛性的空间计量研究”(2012LZ034)
【分类号】:F24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童伟;张锦华;吴方卫;;中国教育省际差距收敛分析及教育投入体制效应评价与改进——基于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4期
2 樊杰;近期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3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4 张帆;中国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估算[J];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5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6 林毅夫,蔡日方,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7 韩海彬;李全生;;中国区域教育发展的差异与收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4期
8 顾佳峰;;中国基础教育财政收敛性实证研究——基于空间计量视角[J];教育与经济;2008年04期
9 岳书敬;;中国省级区域人力资本的收敛性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6期
10 周天勇;论我国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J];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5 朱玉春;黄增健;;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6 贾蕊;陆迁;邵飞;;西部地区吸引FDI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7 徐丽杰;;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8 孙丽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9 孙丽萍;;云南省城乡经济差异演变的时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10 陈华;孙会;;苏北区域系统动态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积勇;荣兆梓;;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陈海威;;无锡城乡居民人力资本投资分析与对策:基于个人视角的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范剑勇;;要素聚集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弘;;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于潇;;政府和市场对我国区域投资分布的影响分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梁双陆;;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的理论思考[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谷化铮;我国滑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6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8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9 陶春;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政;湖南农民区域收入差距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姬厚山;江苏省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贡献率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于巍;我国财政政策区域效应及其原因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郑长海;中国六大典型区入境旅游差异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国材;;浅谈农村教育的贫困及对策[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2 郑长德;;中国金融发展地区差异的泰尔指数分解及其形成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3 袁桂林;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现状及多元化发展模式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1期
4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5 杜育红;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差异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6 刘泽云;“九五”期间我国政府对教育投入努力程度的实证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7 洪银兴;龙翠红;;论劳动力流动背景下人力资本对三农的反哺[J];江海学刊;2009年01期
8 郭鹏辉;;中国大陆省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9年03期
9 祝梅娟;我国省际间教育投入公平状况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02期
10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树荣,张耀奇;人力资本涵义与特征论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2 向志强;人力资本生命周期与人力资本投资[J];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05期
3 王清智;论语言的经济功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文艺,梁振军;关于人力资本出资的一点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江竹兵;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理论及实际运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贾维霞;构建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相结合的企业所有权制度[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7 霍丽;试论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与产权问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黄维德;上海人力资本的使用状况[J];人才开发;2002年03期
9 郑伦卉;从人力资本的特征谈人才激励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陈蔓生;;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本[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承坪;;论企业家声誉性人力资本[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李国和;;对人力资本的社会学审视——兼评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平;张贵敏;陆静;孟春媛;;我国运动员人力资本研究框架的建立[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4 罗谌;;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型人力资本效应的实证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向显湖;李永焱;;试论人力资本融资财务[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陈洪安;王婷婷;;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山西省人力资本政策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焦斌龙;;体制转轨与中国人力资本地位变迁:以公有制企业为例[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任建华;;人力资本的完整与残缺范畴论[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李江萍;;基于新准则的人力资本出资的会计处理[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黄盼盼;陶厚永;;人力资本入股的策略探究——兼论企业高管短期行为的防治[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谈萧;给人力资本出资以法律地位[N];经济参考报;2005年
2 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文力;用价值资本激励人力资本[N];经济日报;2003年
3 周天勇;农业发展与农村剩余人力资本转移的两难[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陶筠;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从企业开始[N];市场报;2002年
5 刘小东;企业生命力在于人力资本[N];安徽经济报;2006年
6 周莹邋王文彬;信息时代人力资本可持续和谐发展的三个前提[N];中国人事报;2007年
7 汪蕊 作者单位 审计署广州办;人力资本与服务业比较优势相关性探析[N];中国审计报;2007年
8 方竹兰;从“炒股热”看创新创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9 记者 俞嘉骏;各地试行人力资本入股[N];组织人事报;2006年
10 王振明;人力资本需要市场化[N];中国邮政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国防;权力结构中的微观权力与人力资本[D];南开大学;2009年
2 朱焱;人力资本财务及其控制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何东琪;人力资本生成及积累的制度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薛乃卓;基于能力视角的人力资本评价与增值激励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王德劲;我国人力资本测算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喻汇;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广科;区域人力资本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杨光明;基于节约人力资本的企业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李艳华;人力资本对甘肃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杨菁;人力资本与制度变迁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倩;人力资本承担风险的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关亚冬;人力资本视野下公司资本制度完善之研究[D];山西大学;2009年
3 王艳;人力资本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分析[D];河北大学;2008年
4 崔红威;河北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强省的人力资本支持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5 赵华峰;西部国家高新区人力资本技术经济评价与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6 薛艳梅;区域人力资本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光宇;人力资本核算理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8 管晓荣;山东省人力资本现状、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芸;关于中国人力资本开发若干问题的思考[D];安徽大学;2003年
10 郑君;人力资本与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系统耦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90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9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