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本文选题:高等教育 + 经济增长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摘要】:自舒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利用1984年——2012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从促进福建省经济增长的角度,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
[Abstract]:Since Schultz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human capital in 1950s, the important role of education in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Many scholars began to study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rowth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by the annual statistics of 1984 - 201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the economic growth of Fujian Province, we put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作者单位】: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党校;
【分类号】:G649.2;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邱敦元,黎野,文洁;高等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规律探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毛洪涛,马丹;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3 杨建国;李静森;权永辉;;高等教育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2年08期
4 张根文;黄志斌;;安徽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5 范明;正确处理区域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5期
6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教育与经济;2001年01期
7 薛彦华;齐艳杰;;高等教育对河北省经济增长贡献作用的实证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12期
8 郑鸣;朱怀镇;;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9 林勇;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及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一村;张一章;;安徽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2 王守法;王云霞;;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宇;;教育对经济影响的测算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于泓;;江西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5 贾彦东;张红星;;区域性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3期
6 刘治松;贾凯威;;辽宁省政府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7 陈晓谦;;高等教育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率贡献的测算[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郑丽琳;;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的区域差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2期
9 冯晓华;;高校毕业生起薪走低的原因及效应分析:一种企业的视点[J];当代经理人;2006年15期
10 韦柳娅;贺祖斌;;广西高等教育发展对省域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宁本涛;李雪峰;;近二十年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探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阮艺华;;财政分权、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文献综述[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耀;刘志民;;长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与经济水平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2000年和2006年横截面数据的比较[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颜敏;王维国;;基于时变参数的我国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估计[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5 王斌;;我国教育发展的省际差异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0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杨斌;农村教育投入:绩效、机制与模式[D];西南大学;2011年
3 陈霞;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罗序斌;地方高校新区建设债务风险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韩海彬;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收敛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6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吴英娟;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陶军;研究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9 薛嘉春;区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凤羽;农村职业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万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姚海琼;基于溢出效应的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戴小玉;高等教育与陕西区域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路巍;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袁锦;教育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许鞍铭;湖南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高军慧;我国东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凯兵;中等职业教育产出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韩晓琴;内蒙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华恒;对口支援机制对汶川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农业恢复重建的效果评估[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张莉敏;白志礼;;重庆市高等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作用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陈岩;;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比较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李荣平,姚学宁,贾雨文;确定弹性系数的一种直接方法[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王章豹;;安徽奋力崛起中我省高等教育的作为、难为与应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刘林;;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的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陈俊生;周平;徐晓艳;;论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2期
8 胡永远,刘智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9 罗东;张汝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师;2011年05期
10 崔玉平;李晓文;;江苏省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对短期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宇虹;河北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君敏;一部侧重实证分析的书——《新疆经济增长点研究》简介[J];新疆社科论坛;2002年01期
2 ;创业与经济增长[J];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8期
3 吴晶妹;信用活动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J];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03期
4 罗桂元;论创新发明与经济增长[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03期
5 范方志,李军波;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J];娄底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6 柳德江,殷凤玲;教育投资对云南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0期
7 曲涛;贾劝宝;;论陇东老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王国平;我国经济增长面临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蒋伟;我对“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理解[J];浙江统计;2005年05期
10 王满仓,佘镜怀,杨二宝;陕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2 陈向阳;;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从环境成本视角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国霞;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的空间极化及其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武义青;李冰茹;;经济增长解析[A];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技术经济发展[C];2000年
5 戴武堂;;转轨时期中俄经济增长与科学发展观[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孙文祥;;我国区域研发实力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周毅;辛利;熊焰;陈易章;;“奥运”对促进北京地区经济增长的分析[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8 单豪杰;沈坤荣;;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一个激励导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9 刘文;;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风险与经济增长:历史演变与最新进展[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10 周端明;蔡敏;;经济发展的实践、增长理论的进展与文献的转向——兼评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贤佳;“美经济增长放缓 对中国影响有限”[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徐启生;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减缓[N];光明日报;2008年
3 李金珊 赵云旗;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王振华;美巨额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构成危险[N];中国改革报;2004年
5 陈泰锋;全球经济增长潜藏风险 人口问题威胁世界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4年
6 俄欧亚所 张中华;俄经济增长背后的隐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7 ;2005年亚洲经济增长将趋缓[N];国际商报;2004年
8 钟生坦 黄铁苗;试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N];光明日报;2001年
9 杰夫·马德里克;经济为什么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3年
10 ;全国30省区市经济增长比较[N];经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填;经济增长中的制度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彭亮;自主创新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杨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刘建伟;公共产品供给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叶飞文;要素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D];厦门大学;2003年
7 张李节;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刘海英;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瑞泽;制度变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李富强;内生制度、最优治理和我国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安;内外资企业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吴娟;宁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祝燕君;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公共支出模式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5 许莉;环境因素内生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张莹;青岛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曹佛宝;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西藏民族学院;2009年
8 阮文达;越南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9 穆晓芳;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叶磊;我国制造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04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90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