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型和总量生产函数适用性研究——本土与跨国途径两个维度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19 23:08

  本文选题:经济增长 + 生产函数 ; 参考:《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04期


【摘要】:要研究中国的宏观经济,首先需要确定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型和总量生产函数,但这方面研究迄今还很欠缺。该文运用基于数据生成过程的检验方法,研究经济增长的模型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具有两大特征:资本边际生产率非递减、投资率具有增长效应;所以,AK类型的经济增长模型适用于中国经济。对生产函数的检验结果显示,劳动力、教育年限和显性人力资本不能解释经济增长,只有物资资本和隐性人力资本可以解释经济增长;引进人力资本后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结论。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China's macro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 growth model and the total production func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China, but the research on this aspect is still lacking so far. In this paper, the model selection problem of economic growth is studied by using the test method based on data gener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cro economy of China has two characteristics: the marginal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is not decreasing and the investment rate has the effect of growth, so the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of the type of AK is suitable for the Chinese economy. The test results of production function show that labor force, education years and explicit human capital can not explain economic growth, but only material capital and hidden human capital can explain economic growth, which is further prov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human capital.
【作者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英国]伍尔弗汉普顿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3YJC79002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027) 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201004700803);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10430)的资助
【分类号】:F124.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卫星;房林;;为什么中国会发生投资消费失衡?[J];管理世界;2008年12期

2 王君斌;王文甫;;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J];管理世界;2010年01期

3 陈昆亭;龚六堂;;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与波动的研究——引入人力资本后的RBC模型[J];经济学(季刊);2004年03期

4 许伟;陈斌开;;银行信贷与中国经济波动:1993—2005[J];经济学(季刊);2009年03期

5 李成;马文涛;王彬;;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宏观经济稳定[J];经济学(季刊);2011年01期

6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7 舒元,徐现祥;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J];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8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9 黄赜琳;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一个基于三部门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6期

10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昕;徐家源;;我国钢铁行业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研究——基于资本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刘荣利;;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4 杨秀艳;;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5 李放;;国际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技术扩散关系的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李鲁欣;李玉江;;基于SPSS对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8期

7 江学迪;;能源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基于RBC模型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8期

8 孙佳佳;霍学喜;柳萍;;中国苹果出口贸易对苹果产业发展影响分析[J];北方园艺;2012年03期

9 周燕;蔡宏波;;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1996-2007[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辛振国;;经济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J];商业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肖文海;;国有部门改革、劳动力市场障碍与自我就业:理论与经验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志太;;十、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国有企业支农[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9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毛松森;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宏观经济评价与预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嵘;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6 韩冬遥;中国信贷市场的顺周期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林芳;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9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10 石建平;中国苹果消费需求特征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长清,赵桂芝,陈菁泉,于文涛;长期经济增长与中国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12期

2 李春吉;中国货币经济波动的一般均衡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10期

3 马树才;孙长清;;我国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6期

4 朱锡平,唐英;我国的消费指标分析[J];当代财经;2004年02期

5 周力;王培华;;“十一五”时期构建投资与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J];当代财经;2006年02期

6 陈学彬,杨凌,方松;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研究——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实证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罗浩;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与产业区域粘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8 韩立岩,蔡红艳;我国资本配置效率及其与金融市场关系评价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1期

9 李斌;投资、消费与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古典角度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9期

10 徐朝阳;林毅夫;;发展战略、休克疗法与经济转型[J];管理世界;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瑛琨;刘艳武;赵振全;;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博,陈昌兵,徐海燕;包含制度因素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2期

2 金卓;胡适耕;;考虑环保技术的随机经济增长模型[J];应用数学;2006年S1期

3 程蕾;方凌志;;加入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01期

4 霍艳斌;;虚拟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11期

5 张伟东;;现代经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演进与评述[J];新学术;2007年06期

6 王丽娟;朱奎;;基于总需求视角的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2年07期

7 黄金明,姚楠;一个动态经济增长模型[J];武陵学刊;1998年03期

8 葛成杰;华伟;;基于经济增长模型分析的土地最优利用决策[J];统计与决策;2007年02期

9 肖海东;刘先忠;;基于制度内生的三部门经济增长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8年23期

10 陈家伟,葛新元,袁强,方福康;中国多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范金;;基于广义资本的最优经济增长模型[A];江苏省数量经济与管理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陶为群;陶川;;马克思经济增长模型中的最高、最低增长率[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3 程蕾;;加入环境因素的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及污染控制方法[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5卷)[C];2004年

4 胡永刚;;体制变革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曹炳元;;不分明Solow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6 苏喜生;李德远;;分布参数累计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7 李金勇;郑丕谔;王维斌;;一种新的企业决策和评价方法[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轶华;求解一类离散时间经济增长模型的最优投资与消费路径[D];吉林大学;2007年

2 陆建明;基于资源中间品贸易的经济增长模型构建及其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3 陶磊;能源要素与经济增长模型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叶辉;具有人口结构的经济增长模型与仿真[D];武汉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朝妮;经济增长模型的包容式演化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米辉;一组确定性和随机经济增长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匡祥琳;北京市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型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4 王文s,

本文编号:1912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912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6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