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广西面向东盟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劳动力成本 + 出口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5年02期
【摘要】:适应依靠劳动力低成本比较优势正在发生转化的新常态,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任务。为实现到2020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以东盟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广西亟须考虑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其出口的影响。2003—2012年广西与东盟6国的数据表明,广西相对于东盟的劳动力成本上升。进一步通过混合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广西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其对东盟的出口下降。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广西面向东盟出口的影响,应采取出口结构升级、市场多元化、创新驱动、投资带动、发展促进、出口便利化等对策。
[Abstract]:The main task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is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which depends on the low cost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labor for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chieving a bilateral trade volume of US $1 trillion by 2020, Guangxi, with ASEAN as its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urgently needs to consider how to deal with the impact of rising labor costs on its exports. Data from Guangxi and six ASEAN countries from 2003 to 2012 show that Guangxi's labor costs are rising relative to ASEAN. Through the test of mixed panel data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rising labor cost of Guangxi leads to the decline of its exports to ASEAN.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impact of rising labor cost on Guangxi's export to ASEAN, we should adopt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upgrading of export structure, diversification of market, innovation-driven, investment-driven, development promotion and export facilit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学院)联合开放基金项目“基于跨境海陆统筹的广西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究”(2014X20)
【分类号】:F249.2;F75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好;李立民;;广西开拓东盟工业品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02期
2 张纪凤;黄萍;;替代出口还是促进出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3期
3 方晓丽;朱明侠;;中国及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程度测算及对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09期
4 戴俊;韦复生;屈迟文;;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J];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5 刘厚俊;王丹利;;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6 卢鑫;;劳动力成本提高对中国纺织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论坛;2013年11期
7 林玲;王成;;劳动力减少对我国附加值贸易的影响——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8 周宇;;中国是否仍然拥有低劳动力成本优势?[J];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10期
9 耿德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竞争力的影响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3期
10 魏浩;郭也;;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其国际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辉;;劳动力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本保护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郭郁彬;;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与选择困境[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3 司晓雪;;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巢湖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周晓津;;1978—2007年中国隐性失业、劳动力流动与整体失业率估计[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5 ;Study on the Quantity and Age Structure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China[J];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9年03期
6 郭树民;;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企业和谐关系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4期
7 邢孟军;;试论政府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作用[J];大连干部学刊;2008年05期
8 苗瑞凤;;传统与现代——论农民工维权的综合性特征[J];调研世界;2009年04期
9 曹前满;;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民问题解决的困境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10 陶然;史晨;汪晖;庄谷中;;“刘易斯转折点悖论”与中国户籍—土地—财税制度联动改革[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自铎;;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与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小岗村的实践谈起[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周晓津;;中国改革与城乡剩余劳动力:1978-2007[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稻葵;徐翔;;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其动力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5期)[C];2012年
4 苏冰涛;李松柏;;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贫民”劳动力转移模式构建——以秦岭自然保护区群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4分会场:贵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范方志;鲁保林;商建初;;我国工业部门利润份额的构成、演变及发展趋势[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4卷第2辑[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益丰;三农问题视阈中企业领办农业综合性合作社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曾祥旭;低生育水平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金华槿;FDI在华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孙剑;中国农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张雅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秀芝;二元结构下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9 梅燕;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变化研究:模型构建与模拟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10 贾晋;乡镇政府经济职能与乡镇债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秀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农户就业选择机制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顾凯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田金娜;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农村社区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赵春燕;“民工荒”现象的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魏发凡;对外贸易影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实证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6 梁海兵;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区域结构性调整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京津;基于协调发展的城乡人口迁移计量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米吉提·买买提;伽师县劳务输出问题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9 毕文国;转型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历史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崔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证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迎新;论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J];财贸经济;2003年01期
2 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J];财贸经济;2009年04期
3 陈立敏;杨振;侯再平;;出口带动还是出口代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边际产业战略检验[J];财贸经济;2010年02期
4 林素娟;广西企业开拓东盟市场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5 黎友隆;;中国纺织业出口竞争力的前景分析[J];市场经济与价格;2010年08期
6 廖廷弼;广西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其对策[J];改革与战略;2005年03期
7 沈铭辉;;东亚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及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07期
8 余永定;消除人民币升值恐惧症,实现向经济平衡发展的过渡[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5期
9 张幼文;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实力——以“新开放观”看开放效益的评估方法[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5期
10 华民;;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来看待中国对外开放的效益?[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宗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及对策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9期
2 聂彩仁;;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企业的发展道路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9年06期
3 陈晓平;唐美琦;;劳动力成本涨,谁更伤?[J];21世纪商业评论;2012年21期
4 姚钢;;跳出中国低劳动力成本的"紧箍咒"[J];电子设计技术;2006年10期
5 蒋意春;李春茂;;论劳动力成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企业经济;2006年11期
6 杨宜勇;张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22期
7 廖骏;;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分析——以制造业为例[J];中国劳动;2007年03期
8 黄亚玲;魏伟;;试析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及其影响[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9 黄亚玲;;试析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及其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岑丽君;;从劳动力成本变化看我国服装出口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论坛;2007年1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李玉举;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还能维持多久?[N];中国信息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耿建萍;换一种思路看劳动力成本提高[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3 中银香港分析师 王亚林;劳动力成本提高会导致企业外迁吗?[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志灵;警惕压低劳动力成本的“竞次”惯性[N];工人日报;2010年
5 民生证券研究所 滕泰 郝大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影响有限[N];中国证券报;2011年
6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杨成长;劳动力成本上升考验竞争力[N];上海证券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明贵栋;劳动力成本提高是产业升级的好机会[N];中国工业报;2006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车伟;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能长久保持吗?[N];社会科学报;2006年
9 意骇;如何看待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N];消费日报;2006年
10 庞东梅;劳动力收入增加就意味物价上涨?[N];金融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双;劳动力成本变化与制造业企业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杨军生;“低工资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鹏;劳动力成本对南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秦婷婷;劳动力成本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朱雪连;上海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及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4 靳丽丽;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湖南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预测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5 刘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成本的激励效应与合理区间[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6 梅锦萍;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7 刘春梅;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杨金鑫;劳动力成本、质量与中国的比较优势变迁[D];暨南大学;2013年
9 杨蕾馨;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10 严颖;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22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92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