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传统产业能源效率评价与节能潜力分析
本文选题:能源效率 + 节能潜力 ; 参考:《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9期
【摘要】:本文采用DEA方法分析了山东传统产业的能源效率,测算了各行业的节能潜力,并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能源利用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能源效率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山东的传统产业能源效率呈上升态势,但相对于先进省份仍然较低,且已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存在着较大的节能潜力,需要通过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壮大企业实力等手段,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Shandong traditional industry is analyzed by DEA method, th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each industry is calculate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energy utilization are analyzed by using regression model,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energy efficiency are put forward.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Shandong's traditional industry is on the rise, but compared with the advanced provinces, it is still relatively low, and it is already in the stage of decreasing returns of scale, which has great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and needs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R & D funds.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of talent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on-public economy,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strengthen the strength of enterprises, and further 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作者单位】: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招标重大项目“能源总量控制下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2014RZB38001),项目主持人:刘冰 山东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能源总量控制下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2014SDXT002),项目主持人:刘冰
【分类号】:F127;F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庆一;能源效率及其政策和技术(上)[J];节能与环保;2001年06期
2 罗淳;刘英姿;;中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方法与参照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3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4 杨红亮;史丹;肖洁;;自然环境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中国各地区的理论节能潜力和实际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4期
5 钦晓双;孙成浩;;中国工业行业资本存量测算[J];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2014年02期
6 金培振;张亚斌;李激扬;;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的国际比较——以中国与OECD国家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7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8 周鹏;B.W.Ang;周德群;;基于指数分解分析的宏观能源效率评价[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7年05期
9 宣能啸;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10 王玉燕;林汉川;;我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趋同、节能潜力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山;靳宇恒;;长三角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4期
2 岳超;胡雪洋;贺灿飞;朱江玲;王少鹏;方精云;;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李俊;徐晋涛;;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趋势的分析——一种非参数方法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艳丽;李强;;对外开放度与中国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王卓理;宋帮英;;基于DEA的煤炭效率测算及随机性趋同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6 王云平;;改革以来教育在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公平效率的改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明;;中国能源消耗和能源强度变化趋势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姜磊;季民河;;我国能源强度空间分布的集聚性分析[J];财经科学;2012年02期
9 傅春;巫锡金;;中部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与案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10 赵洪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演进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赵晶;李铭禄;陈安;;我国工业能源生产率变动影响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王赞信;卢英;武剑;;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与途径[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周全;葛察忠;;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能效、污染强度排放数据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建;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易振华;垂直专业化所有权选择探析[D];南开大学;2010年
5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7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张伯松;中国风电产业融资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丽娜;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邹博;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亮;江西工业园区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徐键辉;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段宗蓬;江西工业主要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8 胡锐;武汉市能源消耗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燕平;辽宁省能源消耗及CO_2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和平;中国“十五”节能目标与对策[J];节能与环保;2001年06期
2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5年06期
3 薛俊波,王铮,朱建武,吴兵;中国经济增长的“尾效”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4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5 李国璋;王双;;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区域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J];财经研究;2008年08期
6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7 周勇;李廉水;;中国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与效率因素贡献——基于AWD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8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9 王群伟;周德群;;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8年07期
10 吴巧生,成金华,王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林;;节能的有效途径:提高能源效率[J];环境经济;2006年06期
2 刘则渊;徐国泉;;关于中国能源效率革命的构想[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3 ;能源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J];上海节能;2007年03期
4 孙鸿年;;企业能量平衡——通向强化能源效率的必由之路[J];宁波节能;2007年01期
5 张珍花;王鹏;;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6 郑畅;;长江流域七省二市能源效率比较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24期
7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8 魏楚;沈满洪;;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邵枫伟;;我国能源效率问题及对策建议[J];管理观察;2009年11期
10 江皓;;基于面板模型的跨国能源效率分析[J];中国能源;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物理能源效率[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2 叶甜;张宏武;;中国各省区能源效率比较及变化因素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3 荣斌;乔敏;;能源效率对节能降耗影响的研究[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李国璋;江金荣;周彩云;;基于DEA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王治平;;中国区域能源效率评价与分类[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新春;;中国浮法玻璃行业能源效率初步调查报告[A];2007中国浮法玻璃及玻璃新技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舒;;能源效率标准的市场准入发展趋势分析[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年
8 庞淑娟;邵燕敏;汪寿阳;;基于Bootstrap-DEA方法的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娅;;中国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坤民;;低碳经济与提高能效[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焕斌;南非将出台能源效率战略[N];科技日报;2004年
2 王英斌;英国公布能源效率战略[N];中国能源报;2012年
3 记者陈特安;加颁发能源效率奖[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黄勇;“亚洲工业能源效率指南”发布[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楚新 编译;德国企业每年提高能源效率3%[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凌林;提高能源效率需三管齐下[N];中国企业报;2006年
7 罗佐县;提升能源效率的政策性思考[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崔茉邋周晓倩;提高能源效率 发展清洁能源[N];中国石油报;2008年
9 罗伯特·艾尔斯 本杰明·瓦尔;提升能源效率就是为经济引擎加油[N];中国商报;2009年
10 孟华;发达国家将提高能源效率纳入战略决策值得借鉴[N];中国信息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金荣;软投入制约下的中国能源效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2 魏楚;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杨正林;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徐国泉;中国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张清华;中国区域工业能源效率时空效应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8 汪克亮;基于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朱文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效率及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李激扬;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能源效率的测算与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晓彬;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王珊珊;我国能源效率指标及提升对策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3 韩聪;基于天津市的能源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王敏;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李芳;江苏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张维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乔妮;工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趋同与趋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徐周睿;江西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汪德兴;浙江省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马葱;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944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944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