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SDA的长三角城市群研发投入空间分异特征及时空演化
本文选题:长三角城市群 + 研发投入 ; 参考:《经济地理》2015年03期
【摘要】: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案例区,运用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通过Arc GIS/Geo Da软件对长三角城市群RD投入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其空间分异及演化特征。主要结论包括:1长三角城市群研发投入要素城市间差异化的整体变化呈逐渐缩小的趋势;2总体来看,长三角研发投入要素中的创新人员投入出现相似水平城市集聚显著特征,而研发经费投入出现显著的极化现象;3具体来看,研发人员投入呈现由以上海为核心的两翼延伸的"V"字形向环杭州湾南移的发展态势,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现状,而研发经费投入呈现以上海为绝对高值极化中心,杭州、苏州、南京、无锡为次级极化中心的多极鼎立的空间指向。
[Abstract]: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as the case study area,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 D input data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Arc GIS / Geo Da software.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overall variation of R & D input elements among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2 overall, the innovation personnel input in the R & D investment element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characterized by similar level of urban agglomeration. And the R & D funding has a significant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Specifically, R & D personnel investment shows a trend of "V" zigzag moving southward around the Hangzhou Bay from the "V" shape extending from Shanghai as the core,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uthern high and the north low. The investment of R & D takes Shanghai as the absolute high value polarization center, Hangzhou, Suzhou, Nanjing and Wuxi as the secondary polarization center.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1093) 德国科学基金会项目(LI981/8-1AOBJ:595493)
【分类号】: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密;;我国创新极化现象的区域分布与极化度比较[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2 千庆兰;陈颖彪;董晓敏;;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与创新环境的实证研究——基于广东省785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3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4 吴爱芝;孙铁山;李国平;;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空间集聚与区域转移[J];地理学报;2013年06期
5 梁昊光;;知识经济贡献度测度及其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4年09期
6 张虹鸥;叶玉瑶;陈绍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特征[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7 赵建吉;曾刚;;创新的空间测度:数据与指标[J];经济地理;2009年08期
8 刘望保;闫小培;陈忠暖;;基于EDSA-GIS的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1期
9 胡求光;李洪英;;R&D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区的SFA经验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1期
10 蔡芳芳;濮励杰;张健;赵艳;朱明;;基于ESDA的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模式解析[J];经济地理;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格杰;陈红;;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2 闫庆武;卞正富;王桢;;基于空间分析的徐州市居民点分布模式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3 冷湘;;科技投入、地区差异与经济增长[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王全;;上海郊区区域经济空间模式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5期
5 金华林;李天国;;区域经济集聚与空间极化演变——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东疆学刊;2011年03期
6 张杜鹃;刘科伟;陈忠暖;王联兵;;基于UGIS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增长缓冲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7 秦志琴;张平宇;;辽宁沿海城市带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8 苏飞;张平宇;;辽中南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9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10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修颖;楼丽婷;;浙江省科技资源存量的区域差异及评价[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高闯;韩亮亮;;我国地区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王旭;;全球城市区域边缘空间演化特征研究——以南通市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鹏;赵捷;;区域创新环境视角下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汪鑫;王沣;;区域规划中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冀中南区域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7 殷瑾;朱情情;李青龙;;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结构与产业绩效:产权结构的调节作用[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建吉;全球技术网络及其对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席建国;我国东西部地区对口帮扶效应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5 胡类明;中国高新区人力资本与创新绩效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朱勇;所有权结构与绩效[D];重庆大学;2007年
7 张藕香;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子彪;创新极及多创新极共生演化模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莫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刘智勇;人力资本、要素边际生产率与地区差异[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宏伟;基于GIS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3 韩霜;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郝艳芳;山西省技术市场和技术创新关系的协整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马云;基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陕西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贺晓丽;河南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格局分析及协调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杨海华;广州郊区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李晶晶;基于TM数据的江汉平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左永君;新疆人口数量时序变化与空间结构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周小丽;新疆科技创新与经济运行效率的协整分析[D];新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艳争;赵春雨;苗恩标;李飞;;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平衡性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3 祝云;毕正操;;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J];财经科学;2007年07期
4 徐丽华;岳文泽;;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5 苗丽静;城市区域化与公共行政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6 时勘 ,时雨;“西部行动计划”中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J];中国人才;2000年03期
7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8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9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二)[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10 罗彦;周春山;;50年来广州人口分布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分析[J];城市规划;2006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晶;基于ESDA的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会霞;企业知识管理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董学峰;企业文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建业;对长三角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环境经济;2004年11期
2 周伟林;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与空间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J];世界经济文汇;2005年Z1期
3 徐康宁,赵波,王绮;长三角城市群:形成、竞争与合作[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4 胡晓鹏;;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5 胡勇;;长三角城市群:四个关系亟需处理[J];浙江经济;2007年11期
6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城市;2007年06期
7 陈志刚;王青;黄贤金;彭补拙;;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4期
8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周昌林;李江;;长三角城市群的格局演进、动力机制与发展趋势探究[J];经济经纬;2007年05期
10 何骏;;加快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海燕;袁新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长三角城市群[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杨秀;于静;勇应辉;;上海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定位与空间发展战略思考[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莉莉;邵帅;曹建华;;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4 张锋;;把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5 施祖麟;毕亮亮;;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寿松 张炜 姚玉洁;长三角城市群实现“雁阵齐飞”[N];华东旅游报;2006年
2 记者 郑蔚;长三角城市群同绘宏图齐跨越[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郑蔚 吴越;长三角城市群 竞争力持续增强[N];文汇报;2006年
4 记者 熊珠琴;长三角城市群拓展合作领域[N];泰州日报;2011年
5 刘一珉;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来机遇[N];常州日报;2014年
6 记者 肖玮;长三角城市群将建环境奖惩机制[N];北京商报;2013年
7 王一鸣;着力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N];文汇报;2006年
8 徐康宁 赵波 王绮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前景[N];无锡日报;2011年
9 张良 李荣;长三角城市群:借“溢出效应”推动转型升级[N];国际商报;2014年
10 记者 郑蔚 吴越;长三角城市群总体水平不断接近[N];文汇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瑛琨;长三角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余初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3 王绮;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竞合关系与南京的战略选择[D];东南大学;2005年
4 孙友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夏慧俊;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关联特征统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6 徐丽;基于非期望产出的长三角城市群产业转移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赵红云;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8 韩欢;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分布及其演变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9 林开云;节能减排目标导向下长三角城市群低碳化合作的影响因素与长效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10 徐丽;长三角城市群16城市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17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017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