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德国劳动力供应政策模式的转向及对中国延迟退休问题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6-26 01:29

  本文选题:德国 + 劳动力供应政策模式 ; 参考:《东岳论丛》2015年05期


【摘要】:德国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实现了由减少劳动力供应到增加劳动力供应政策模式的转向。在面临后工业化挑战的情况下,德国实施了包含提前退休在内的减少劳动力供应政策模式。在两德统一后,德国逐步实施了包含延迟退休在内的增加劳动力供应的政策模式。政策模式的转向让德国取得了成功。研究德国劳动力供应政策模式的成功转向为中国延迟退休问题带来重要启示。中国应严格控制提前退休,灵活渐进地推进延迟退休;协同延迟退休改革,全面改革养老保险政策;实现系统性变革,全面实施增加劳动力供应的政策模式。
[Abstract]:Germany has changed from reducing labor supply to increasing labor supply from 1970's to present.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 of post-industrialization, Germany has adopted a model of labour supply reduction, including early retirement. After reunification, Germany gradually implemented a policy model of increasing labor supply, including delayed retirement. The shift in policy model allowed Germany to succeed. To study the successful shift of German labor supply policy model bring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problem of delayed retirement in China. China should strictly control early retirement and push forward delay retirement flexibly and gradually; cooperate with the reform of delayed retirement and reform the policy of old-age insurance in an all-round way; realize systematic reform and implement the policy model of increasing the supply of labor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九十年代以来西欧社会民主党社会政策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9JJD84001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49.516;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玉安;吴玲;;北欧模式缘何经久不衰?[J];东岳论丛;2014年02期

2 王晓东;;城乡统筹视域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问题再探讨[J];东岳论丛;2014年02期

3 李社环;;我国基本养老金替代率高估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2期

4 李扬;张晓晶;常欣;汤铎铎;李成;;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上)[J];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5 苏春红;李齐云;;延迟退休年龄效应分析与中国渐进式推进策略研究[J];理论学刊;2014年05期

6 丛颖超;;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念基础[J];理论学刊;201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巧灵,尹夏楠;从德国社会发展经验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夏晓文;;浅析德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就业政策改革[J];德国研究;2005年04期

3 杜婷;;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德国工会[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4 邵国明;欧盟各国治理青年失业问题的启示[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朱超;促进新建企业工会规范有效运行的对策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沈琴琴;中德失业状况比较与工会工作的思考[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叶高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营造投资发展环境[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沈琴琴;黄任民;巨文辉;;和谐劳动关系与民营企业发展——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何小勇;;实习劳动的法律规制探讨——以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为切入点[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姜照辉;;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劳动力政策及其特点[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第2章 关于国外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分析与启示[A];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 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2 吴芹;欧盟失业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周德生;我国央企的用工模式选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5 张福明;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于艳芳;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姜照辉;欧洲的劳动力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12年

8 李旭东;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9 江玉荣;养老基金投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10 程杰;我国医疗损害社会化救济制度构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显涛;统筹城乡养老金发展模式优化及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娜;困境与出路:欧盟的青年就业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林玉辉;新形势下促进青年自主创业的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宋学功;政府和市场关系视角下的地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吕晓峰;论劳务派遣中工伤赔偿责任的承担[D];辽宁大学;2011年

6 陈新彦;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效应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7 赵勇;河北省职业经理人市场构建与运营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8 朱广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回顾与前瞻[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董华英;城市化进程农转非人员就业问题初探[D];浙江大学;2003年

10 蒋琳;中国劳动力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生;;改进我国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思考[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陈元刚;李雪;;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现状和抉择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3 李珍;关于退休年龄的经济学思考[J];经济评论;1997年01期

4 约翰·特纳;张文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的社会保障养老年龄:1949—2035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5期

5 蒲晓红;非正常“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J];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06期

6 林忠晶;龚六堂;;退休年龄、教育年限与社会保障[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7 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8 易纲;;中国能够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J];求是;2008年22期

9 柳清瑞,苗红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推迟退休年龄策略研究[J];人口学刊;2004年04期

10 姜向群,陈艳;对我国当前推迟退休年龄之说的质疑[J];人口研究;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勇;;延迟退休怎样更合理[J];人力资源;2012年07期

2 青岚;;延迟退休年龄与国家能力成长[J];时代金融;2012年22期

3 毛海洋;;延迟退休 谁在说[J];中国卫生人才;2012年11期

4 应宜逊;;“延迟退休年龄”要从实际国情出发[J];浙江经济;2012年16期

5 雷辉;朱洪兴;;我国延迟退休的效应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孙明燕;刘炜琳;;对延迟退休的抉择分析以及政策建议——基于对保定市的调查[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4期

7 盛帅;张亦凡;;延迟退休年龄必要性分析与对策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年04期

8 蔡秀丽;;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讨论[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年05期

9 郭颖川;;关于延迟退休的看法与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3年22期

10 文子;程老湿;;延迟退休,借口再多也是毁约[J];人物;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婷婷;韦樟清;;养老金制度参数分析与延迟退休对策探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2年

2 赵耀辉;;老龄化、退休与健康[A];2014年春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7期)[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劲;“延迟退休”引出三大敏感话题[N];工人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朱国丰;延迟退休为企业留住人才[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3 记者 李栋 陆建銮 杨进;广州暂不考虑延迟退休年龄[N];广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罗源源;“延迟退休”传言激起千层浪[N];昆明日报;2010年

5 傅淞巍;慎提延迟退休[N];辽宁日报;2010年

6 张传发;赞成“柔性延迟退休”的“四大理由”[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潘晟;“延迟退休”治不了“养老”的病[N];上海金融报;2011年

8 吴学安;延迟退休不可操之过急[N];工人日报;2010年

9 吴闻;实行弹性延迟退休年龄,可扬长避短[N];检察日报;2012年

10 对话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 本报编辑 苗苗;延迟退休是必然吗?[N];人民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綦莎;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2 谢长安;延迟退休对养老金收支与就业的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3 刘楠楠;中国延迟退休制度改革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4 厉彦青;我国延迟退休的劳动力市场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5 张晓天;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6 崔楠;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于海艳;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于晨;区分受教育程度的延迟退休年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涂琛;论延迟退休年龄的效应及政策取向[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10 刘淑芳;关于我国延迟退休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68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068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1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