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性别视角的分析
本文选题:农民工 + 就业 ; 参考:《经济经纬》2015年02期
【摘要】:笔者利用山西省L市370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通过建立OLS和Ordinal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农民工比女性农民工的工资更高、工作时间更长且工作更不稳定;人力资本不利于提高男性农民工的小时工资、延长了其工作时间、不利于其工作稳定,但有利于女性农民工提高小时工资;社会资本不利于男性农民工提高小时工资,可能延长女性农民工工作时间。
[Abstract]:Based on 370 sample data of migrant workers in L city of Shanxi Provinc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gender differences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on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migrant workers by establishing OLS and ordinal regression mod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le migrant workers have higher wages, longer working hours and more unstable jobs than female migrant workers, and that human capital is not conducive to increasing the hourly wages of male migrant workers, prolonging their working hours and contributing to their job stability. But it helps women migrant workers raise their hourly wages; social capital does not help men raise their hourly wages, which may extend the working hours of female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RK0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1128)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I32B06-04)
【分类号】:F323.6;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树茁;杨绪松;任义科;靳小怡;;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1期
2 严善平;;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别——对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3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4 张昱;杨彩云;;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分析——基于上海市的调查数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王毅杰,童星;流动农民职业获得途径及其影响因素[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李实;杨修娜;;农民工工资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7 侯风云;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收益率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8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9 李东琴;;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J];经营与管理;2011年09期
10 何国俊;徐冲;祝成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工资决定[J];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健辉;黄志坚;;社会资本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2 孙朝阳;;青年女性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动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3 钟笃粮;;教育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4 许丽明;;基于多层次分析框架的农民工城市融合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5 王宇;;农民工定居转移的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6 李良;;惠民政策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7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8 易莹莹;;我国农村就业人口的教育收益率测度——基于半参数计量模型的估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9 鲍宇;;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4期
10 高雅;;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新趋势[J];北方经济;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罗元文;李焦焦;;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政策调整研究[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史晋川;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1997-2007[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冯薇;周晓唯;;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董直庆;王林辉;;权力制衡和“控制权回报”——我国农村村庄经济组织公司治理结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7 贺振华;;农户的外出行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的可能改进[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8 周晓唯;冯薇;;犯罪行为制度诱因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我国贫困犯罪与制度性不平等的探悉[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其安;肖映红;陈亮;;重庆边远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云武;;当代城市居民社会关系的实证研究[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钦约;基于社会网络的企业家创业能力和创业绩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4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尹文静;农村公共投资对农户投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斛建军;农民家庭社会支持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田经q,
本文编号:2068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06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