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建国际研发城市的适宜性评价研究
本文选题:国际研发城市 + 指标体系 ; 参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06期
【摘要】:国际研发城市是一座以研发服务与创新作为主导功能的国际城市。在研发全球化背景下,创建具有全球技术资本控制能力的国际研发城市是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此,作者以国际研发城市的核心特征和形成机制为依据,构建了我国城市创建国际研发城市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研发基本特征、国际资源利用、研发系统基础3个层次,共计22个具体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上海、北京等外资研发机构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11座城市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北京、深圳、上海是我国目前创建国际研发城市适宜性程度最高的3座城市,苏州、杭州、天津3座城市次之,广州、厦门、大连、西安和成都5座城市的综合条件与环境基础较为薄弱,适宜性程度较低。
[Abstract]:International R & D City is an international city with R & D service and innovation as its leading fun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R & D, i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measure for our country to establish an international R & D city with the ability of global technological capital control. Based on this, based on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 R & D cities, the autho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suitability of Chinese cities to establish international R & D cities, including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R & D and the uti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ystem is based on 3 levels with 22 specific indexe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11 cities with the highest degree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f foreign R & D institutions, such as Shanghai and Beijing, are carried out by using AHP and entropy metho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eijing, Shenzhen and Shanghai are the three cities with the highest degree of suitability to establish international R & D cities in China, followed by Suzhou, Hangzhou, Tianjin, Guangzhou, Xiamen, Dalian, The comprehensive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al basis of Xi'an and Chengdu are weak and the suitability degree is low.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08)
【分类号】:F29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铮;杨念;何琼;姚梓璇;;IT产业研发枢纽形成条件研究及其应用[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2 黄亮;王馨竹;杜德斌;盛垒;;国际研发城市:概念、特征与功能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2期
3 初钊鹏;王铮;李兵;杨念;;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选择及发展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年06期
4 刘家学;对指标属性有偏好信息的一种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年02期
5 赵志耘;杨朝峰;李海闻;;研发真的会全球化吗?——评全球产业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才志;区域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1期
2 王铮;李国平;苗长虹;周国华;刘筱;;中国城市与区域管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3 李少星;顾朝林;;长江三角洲产业链地域分工的实证研究——以汽车制造产业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4 夏海力;;外商投资R&D产业形成的条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5 肖冬荣,朱京,张辉;基于决策指标分类的供需链合作伙伴选择算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6 刘家学;基于最优线性分派的多指标群体决策[J];系统工程;2001年04期
7 荆朝霞;胡仁;;基于二阶段法的电能质量评估及其灵敏度分析[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年07期
8 张在群;原毅军;陈德权;;辽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状况与策略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李伟红;柴亮;;区域创新政策工具的互补性测度与实证检验[J];财经科学;2014年04期
10 黄亮;王馨竹;杜德斌;盛垒;;国际研发城市:概念、特征与功能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宋光兴;邹平;;一种基于组合赋权思想和理想点法的多属性决策方法[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庄佩君;全球海运物流网络中的港口城市—区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大仲;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宋光兴;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在矿业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4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5 宋华明;混合流水生产系统的多目标协同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桑松;船型方案论证与智能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张海涛;深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方案优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顾文涛;企业需要层次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9 王文娟;企业绿色逆向物流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德顺;基于广义集对分析的系统危险性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 ;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飞;指标具有期望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2 曾涛;基于精明增长的道路网规划与评价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3 应风其;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王U,
本文编号:21005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10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