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永久性迁移与城镇化投资政策取向
[Abstract]:Taking urban housing as the symbol of permanent mi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life cycle model of migrant worker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of different urbanization investment policies, and finds out the investment policies tilted to large cities. It will enable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the ability to migrate permanently to small cities to move to large cities on a temporary basis; investment policies that tilt towards small cities will enable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temporarily migrated to large cities to move to small cities on a permanent basis. It also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permanent mi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who are still employed in big cities, and increases the proportion of migrant workers who realize permanent migration on the whole.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ormulate investment policies that are inclined towards small cities, guide industrial projects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layout of small cities with strong housing affordability, and improve their employment-absorbing capacity. Changing the mismatch of urban employment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housing affordability in order to realize more migrant workers to the city permanent migration.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劳动力转移刚性、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11CJY015)
【分类号】:F323.6;F29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敬;章铮;;民工家庭城市化经济条件分析[J];经济科学;2008年03期
2 范红忠;;交通住房政策效应与生产和人口的过度集中[J];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4 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5 郑思齐;廖俊平;任荣荣;曹洋;;农民工住房政策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6 吴兴陆;农民工定居性迁移决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5年01期
7 熊波;石人炳;;理性选择与农民工永久性迁移意愿——基于武汉市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9年04期
8 李明桥;傅十和;王厚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钟摆现象”的解释[J];人口研究;2009年01期
9 王桂新;陈冠春;魏星;;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考察——以上海市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0年02期
10 蔡禾;王进;;“农民工”永久迁移意愿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金;张二勋;刘加珍;潘瑞政;周长辉;寇文娟;;聊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9期
2 罗小锋;;制度变迁与家庭策略:流动家庭的形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蒋兆雷,叶兵;论增加农民收入——对补偿性措施和发展性措施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4 李德;艾鹤;;我国城市农民工流动的制度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5 成艾华;;中国农民工回流的动力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6 吴爽;秦启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身份认同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7 孙朝阳;;家庭策略视角下农村已婚劳动力转移的性别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8 杨加成;秦启文;孙岚;;主动失地农民:基于社会分层视角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9 孙朝阳;;青年女性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动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10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石坚;;基于区位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林燕;张忠根;;孤身外出还是举家迁移?——制度对劳动力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北京城市流动人口移民倾向和行为研究"课题组;尹志刚;;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的移民倾向和行为调查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5 李富田;;西部小城镇人口聚集功能探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吴小淋;;农民工流动现象研究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义飞;;农民工身份代际传递的制度逻辑——一个再生产的视角[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霍生平;;农民工、准市民、市民——基于拉尼斯-费模型的农村进城务工者身份进化分析[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童宏保;;城乡人力资本投资偏好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戴为;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农民流动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孙丽璐;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经q,
本文编号:2120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120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