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区域新型城镇化稳健快速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以山东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03 17:50
【摘要】:在中国经济总量的"第一方阵"中,山东城镇化水平较长期地落后于粤苏浙等沿海省份,严重制约其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率先达到小康目标的实现。比较分析指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山东应以树立先进的城镇化发展理念为先导,以加大体制改革为重要动力和第一要务,以铁路现代化、保障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为重要抓手,以新型城镇化和海洋科教研究为智库支撑,以人才强省为重要战略,唱好"海经",重视海洋强省和城镇化两大战略的捆绑实施,坚定不移地推动城乡统筹、海陆互动的山东特色城镇化,持续促进山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建成小康强省。
[Abstract]:In the "first square array" of China's total economic output,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Shandong lags behind the coastal provinces such as Guangdong, Jiangsu, Zhejiang and other coastal provinces for a long time,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its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d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 of a well-off society in the first plac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points out that in a long period in the future, Shandong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advanced concept of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ake greater institutional reform a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and first priority, and take railway modernization as its first priority.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uch as indemnificatory apartment, is an important grasp, supported by a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d research on marine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the province with talented people, singing the "Hai Jing" well,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bundling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major strategies, namely, the strong ocean province and the urbanization strategy. We will unswervingly promote the urbanization of Shando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ea and land,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s economic and social sciences and take the lead in building a well-off and strong province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丹;路日亮;;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问题探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2 路遇;;山东人口迁移和城镇化的新趋势[J];东岳论丛;1989年02期

3 段学慧;侯为波;;不能照搬“诺瑟姆曲线”来研究中国的城镇化问题[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朱孔来;马宗国;孟宪霞;;加快山东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1年05期

5 马先标;;稳健快速推进城市化中的农村富余人口转移——以农户为单位的转移模式新探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05期

6 万福玲;;创新思路 积极推动山东城镇化健康发展[J];决策咨询;2013年01期

7 段培华;任光莉;;新型城镇化的山东探索[J];群众;2013年02期

8 吴福象;沈浩平;;新型城镇化、创新要素空间集聚与城市群产业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博文;;浅析城市化进程的阻碍因素[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4期

2 齐淑珍;;城镇化进程中德州“两区同建”研究[J];沧桑;2013年05期

3 连季婷;王雅莉;;中国新型城镇化应走多元化发展模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年04期

4 彭荣胜;;河南农村人口就地向城镇转移成本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年02期

5 刘佳;;启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及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4年17期

6 王成新;崔学刚;王雪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群病”现象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10期

7 卢映川;;顺义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8 刘海云;聂飞;曾青;;中心城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际产业关联性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4年12期

9 梁静雅;杨胜刚;;产业结构、收入差距对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基于2000~2012年跨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系统工程;2014年11期

10 彭永樟;陶长琪;;我国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PVAR模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2 成德宁;;改革农村土地征收制度,优化城市扩展模式[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马先标;;论中国特色城镇化稳健快速发展的战略模式构建[A];陕西改革与新丝路新城镇建设研究2014年优秀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熊俊;要素投入、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D];四川大学;2006年

3 王伟;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钟春艳;统筹城乡发展中北京郊区城镇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公磊;城市化、分工和经济发展[D];辽宁大学;2012年

6 邵峰;浙江省城乡一体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汪东;城市化进程中居民消费碳排放估算方法及减排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刘洋;市政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9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李华;基于产业空间集聚视角的中国城镇化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忠;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玲力;广西城市化进程与第三产业优化升级的相关性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袁孝科;重庆市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张俊蛟;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曼;西安市城中村改造融资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王荣华;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新星;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海丹;湖南省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游中敏;厦门农村就地城市化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谢永阳;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责任定位[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光焘;关于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问题[J];城市规划;2003年04期

2 缪细英;廖福霖;祁新华;;生态文明视野下中国城镇化问题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成艾华;魏后凯;;中国特色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4 蔡继明;;切勿重蹈小城镇遍地开花的覆辙[J];经济纵横;2010年07期

5 马先标;陈明;;中低收入群体“房困”难题的破解路径[J];开放导报;2009年02期

6 张佰瑞;;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的比较研究——对我国2020年城市化水平的预测[J];理论界;2007年04期

7 孙艳颖;;城镇化:反思与对策[J];农村工作通讯;2003年11期

8 倪鹏飞;;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J];江海学刊;2013年01期

9 ;土地污染:绕开耕地红线侵蚀粮食安全[J];国土资源;2012年08期

10 王宝民;李劲为;田华;;辽宁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判断、路径与政策[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吴福象 菊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强;王影;;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J];科技信息;2012年27期

2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郭海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3 高宇;;关于河南新型城镇化理论与现实依据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年17期

4 刘建明;;新型城镇化工作解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5 李萍;;统筹城乡与新型城镇化发展[J];财经科学;2012年12期

6 冯奎;;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12期

7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观点综述[J];求知;2012年12期

8 刘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新思路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24期

9 徐策;;从投融资角度看新型城镇化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1期

10 杨森;;新型城镇化的新投资机会[J];中国建设信息;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青军;;探索石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2 汤品森;曾鹏;;湖南新型城镇化之我见[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3 王发曾;;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任宗哲;;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5 孙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学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韦成功;胡翠萍;;新型城镇化下群众工作方法之探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军华;;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玫晓;郭心;;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楠;;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莉;;马克思人本理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转变[N];郑州日报;2011年

2 记者 解静怡;省社科院调研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工作[N];鹤壁日报;2011年

3 记者 沙星海;省委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莅平[N];平顶山日报;2011年

4 禹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郝二有;宣传工作如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鼓与呼[N];许昌日报;2011年

5 本报评论员;倾心倾力有声有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N];许昌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张通要求 强力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7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出台[N];湖北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N];益阳日报;2012年

9 本报评论员;努力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N];哈密日报(汉);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映 张建新 陈小平 刘亚辉;新型城镇化 引领生活更美好[N];河南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于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支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梁前广;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付渊博;鹤壁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卫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探索[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20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220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6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