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narrow sense, its dynamic nature and its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realization, the total production function is decomposed into ordinary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model is establish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t is concluded that expanding the scale of economy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 will not necessarily achieve synchronization, that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R & D input and increasing the elasticity of input and output of various labor factors and R & D funds will help to increas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t is necessary to coordinate the growth of R & D funds and R & D labor input;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workers and R & D personnel, we can reduce the growth rate of ordinary output and increase the output growth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be carried out effectively and continuously, we should consider the input-output effect.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a minimum range under relevant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科技报社;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6305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421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42177)
【分类号】:F124.3;F124.1;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梓昌;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效应[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04期
2 许言;全面推进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J];河南科技;2001年01期
3 ;大力促进行业科技进步[J];建筑;2001年10期
4 杨效平;加强政策引导 加速科技进步[J];青海科技;2001年03期
5 杨冠琼;张强;;美国促进科技进步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管理;2001年21期
6 俞大鹏;科技进步与人类幸福[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2年01期
7 蔡贤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技进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8期
8 林文兰;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中国科技产业;2003年03期
9 杨怀中;;科技进步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有力杠杆[J];科学咨询;2003年01期
10 刘凯;孙吉祥;;沈阳市城区科技进步统计指标体系初探[J];中共沈阳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承军;程成;陈曼霞;;科技进步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李晓群;;科技进步与管理进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高建华;;科技进步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评价及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丁德明;;科技进步是乡镇企业成长壮大的根本途径[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5 孔德涌;;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提纲)[A];2001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雷德森;;科技进步与公共政策制定:关系、重点与前景[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胡月玲;魏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我镇经济发展[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8 陈明杰;;科技进步与技术改造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金仰高;;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农民增收[A];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服务"三农"经验交流会纪要[C];2004年
10 姜郁文;彭敬东;;加强科技进步执法检查 发挥科技的经济功能[A];2005湖南省地方人大执法检查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北省衡水市科技局 苏桂敏;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何朝辉;我州科技进步四大亮点凸显引领作用[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3 记者 唐临江;科技进步工作推动我州加快发展[N];昌吉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曹智辉 通讯员 刘锡禧;我市将考核科技进步工作[N];韶关日报;2007年
5 记者 李迎鑫;我市科技进步总体水平跃上新台阶[N];三峡日报;2008年
6 杨科邋张孔生;扬州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N];扬州日报;2008年
7 苏统;江苏科技进步指数在全国稳居第五[N];中国信息报;2008年
8 记者 武建玲邋实习生 何方方;郑州再获“科技进步先进市”[N];郑州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刘安琴;我市全面加强工业科技进步工作[N];安康日报;2008年
10 中山科技局;腾飞的翅膀来自科技进步[N];中山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守宝;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孙晓峰;支持科技进步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3 宋艳涛;科技进步测算理论方法创新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董立彬;科技进步视角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国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域中科技进步的作用探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刘波;科技进步对保险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3 吴斌;科技进步引发生活方式深刻变革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伟;郑州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与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建峰;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6 刘凯;沈阳市城区科技进步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莫六部;广西工业化进程中的科技进步问题及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8 胡真;科技进步对陕西省经济贡献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璇;加强四川科技进步能力建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周顺廷;辽宁省县区科技进步态势比较与分析[D];沈阳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26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22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