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农民工职业流动轨迹与向上发展促进机制研究——基于北京市的调研数据
[Abstract]:Using the latest survey data in 2014,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career mobility trajectory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ir upward career development. It is found that the occupational mobility experience and the overall occup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workers are all in the inverted "U" shape distribution, there are adverse selection and downward flow phenomenon. Vocational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migrant workers to obtain high-end jobs, and social capital is only helpful to obtain low-e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migrant workers.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middle-and high-end occupation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barriers to urban employment of migrant worker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ducation, the longer the number of years of employment, the more they have participated in vocational training or have vocational skills certificates. Migrant workers with family members are more likely to achieve upward career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基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TDJD201311)
【分类号】:F323.6;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向东;;农民工非正式就业的进入条件与效果[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2 白南生;李靖;;农民工就业流动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7期
3 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4 吴愈晓;;社会关系、初职获得方式与职业流动[J];社会学研究;2011年05期
5 王春光;;中国社会政策调整与农民工城市融入[J];探索与争鸣;2011年05期
6 宋健;白之羽;;城市青年的职业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的实证研究[J];人口研究;2012年06期
7 田明;;进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及其解释[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蔡f ;;如何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年01期
9 符平;唐有财;江立华;;农民工的职业分割与向上流动[J];中国人口科学;2012年06期
10 曾福生;周化明;;农民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25个省(区、市)1141个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丰德;李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群体特征对后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2 李焰;秦义虎;;媒体监督、声誉机制与独立董事辞职行为[J];财贸经济;2011年03期
3 陆明涛;;魔法数字7:米勒法则的行为经济学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张娜;周燕;;社会学视野下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J];当代学前教育;2009年06期
5 张妮;宋国萍;;毕业生需求与职业决策中妥协选择的关系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8期
6 苏燕平;杨学军;谷小勇;;农民工就业与生存权维护的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胡荣;张义祯;;阶层归属与地位认定问题研究[J];东南学术;2005年06期
8 林耿;王炼军;;阶层化背景下的就业空间——以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06期
9 张玉川;;中国“电视知识分子”与电视场域[J];符号与传媒;2010年01期
10 罗光帆;;广州外来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和回乡创业意愿分析[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沈奕斐;;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社会分层理论[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梁玉成;;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激进转型与渐进市场转型国家中的劳动力退休年龄考察[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笑飞;卢珂;;基础教育学生学业成绩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易定红;吕梦捷;;充分挖掘中国劳动力增长的潜力[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2~2013)[C];2013年
5 郝懿;;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其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6 宋月萍;;职业流动中的性别差异:审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7 金烨;李宏彬;吴斌珍;;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寻求:一个高储蓄率的原因[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8 张宏宇;周燕华;张建君;;如何缓解农民工的工作压力和疲惫感:对工会和SA8000认证作用的考量[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田明;;地方化因素对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研究——兼论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城市差异[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于天琪;社会经济地位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晓梅;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马玉霞;社会经济地位及膳食相关因素对我国九省区成年居民血压状况的影响研究(1991-2009)[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张红霞;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董经政;东北老工业基地弱势群体社会心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海军;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及其现实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源源;义务教育教师职业城乡分层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蔡志海;农民进城[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敏;产业集群升级背景下的非正规就业演进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许璐;炫耀性消费的动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明;转型社会医患冲突的社会学分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仝小霞;乡村新教师生存困境及出路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王小为;流动幼儿父母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刘勇;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境况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王博;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求职结果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公雯雯;社区青少年职业发展需求与职业培训政策应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咏梅;蒙古族进城农牧民职业选择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美丽;中国社会阶层地位对政治参与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顶;尹翔硕;;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2 郑烈;;大型国企员工转岗分流的障碍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6年06期
3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4 周化明;曾福生;;农民工职业发展意愿与现状调查——基于25个省市区的实证分析[J];调研世界;2012年01期
5 周化明;曾福生;;农民工职业发展与职业生命周期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6 金一虹;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妇女就业[J];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03期
7 刘林平;外来人群体中的家庭与家族网络支持——深圳“平江村”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章铮,谭琴;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就业效应——兼论“民工荒”[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7期
9 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10 汤二子;刘海洋;;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存在性检验——来自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乔观民;大城市非正规就业行为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符健春;付萍;;人力资本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研究:社会资本的角色[J];人类工效学;2008年03期
2 汤无水;;职业流动种种[J];职业教育研究;1992年06期
3 陈珊;职业流动:京城市民心态扫描[J];北京统计;1997年09期
4 李耘;;职业流动:寻找最佳“坐标”[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21期
5 陈成文;从职业流动看失业阻滞与再就业机制[J];科学社会主义;2001年05期
6 陈成文;从职业流动看失业阻滞与再就业机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01期
7 王春光;中国职业流动中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2期
8 赵延东,王奋宇;当前我国城市职业流动的障碍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4年05期
9 陈成文,许一波;当前中国职业流动问题研究综述[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吴翠萍;;青年人口的职业流动与社会动员[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月萍;;职业流动中的性别差异:审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2期(总第24期)[C];2007年
2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张秀梅;吴军;余飞飞;;外来女工职业流动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4 唐美玲;;青年白领的职业获得与职业流动:男性与女性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勇娣;职业流动加快 莫忘理性择业[N];解放日报;2006年
2 记者 戴律国 见习记者 施晨曲;上海首次发布职业流动周期分析报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3 于艳新;职业流动“两高一低”[N];光明日报;2003年
4 中国农村研究网;城市农民工的职业流动[N];抚顺日报;2007年
5 记者 励漪;上海人平均四年换一次工作[N];人民日报;2006年
6 郁忠华;上海人平均4年换一次工作[N];工人日报;2006年
7 马中南;沪职业流动加快不容忽视[N];中国企业报;2007年
8 中山大学教授 周大鸣;迁移与立足:新移民的城市认同[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郝小奇;别怪年轻人选择“稳定”[N];新农村商报;2012年
10 何一鸣;“鸟式就业”享受流动自由[N];工人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晓兰;职业流动视角下的收入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芳娟;当前中国职业流动机制的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陈世海;两种不同经济类型村庄农民职业流动的比较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黄晓波;职业流动中社会资本的效用和局限[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虹;流动人口职业流动状况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5 刘金枚;社会网络、人力资本与农民工的再次职业流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王帅;青岛沿海小城镇居民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白利娜;我国劳动力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收入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孙琪娜;教育与职业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琼如;外来农村妇女职业流动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学玲;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职业流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55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25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