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分布视角下的异质性群体收入分配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7 12:01
【摘要】:本文运用反映不同收入群体异质性的混合分布测度方法估计收入分布,对收入分布拟合效果的评判方法进行了探讨,在利用假设检验思想从收入变动角度给出一种收入群体界定标准的基础上,从规模上刻画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并运用夏普里分解规则对影响格局形成的宏观因素进行了解构。对CHNS(1989-2011)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分布逐渐呈多峰特征且城镇更为明显;城镇和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相当,低收入群体内部收入的增长可有效促进自身规模的缩小,中收入群体内部收入的增长虽同样有助于低收入群体规模的缩小但对自身群体规模变动影响不大,高收入群体内部收入的增长则将有助于自身规模的增大,而各群体内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多会阻碍"橄榄型"格局的形成。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ixed distribution measure method, which reflects the heterogeneity of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effect of income distribution fitting is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using hypothesis test thought to give a definition standard of income group from the angle of income chang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atter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our country from scale, and deconstructs the macro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pattern by applying Sharpley decomposition rule.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household survey data of CHNS (1989-2011) shows that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gradually multi-peak and more obviou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come groups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s similar, and the growth of income within low-income groups can effe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size. Although the growth of the internal income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is also helpful to the reduction of the scale of the low-income group, i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change of their own group size, while the growth of the internal income of the high-income group will contribute to the increase of their own scale. However, the widening of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among different groups will hinder the formation of "olive-shaped" pattern.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790028) 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项目
【分类号】:F124.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敬;;我国低收入群体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地区差异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2 陈立中;;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布演进特征——基于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省域区域视角[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3 龙莹;;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动态变迁与收入两极分化:统计描述与测算[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4 马晓河;对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5 刘扬;赵春雨;邹伟;;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10年01期

6 纪宏;阮敬;;基于收入分布的亲贫困增长测度及其分解[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8期

7 陈涛;阮敬;;收入分布曲线的线性正态插值函数拟合方法[J];经济数学;2012年03期

8 刘靖;张车伟;毛学峰;;中国1991~2006年收入分布的动态变化:基于核密度函数的分解分析[J];世界经济;2009年10期

9 黄朗辉,孟庆欣,程学斌,曹子玮;对城市高收入群体的调查及分析[J];涉外税务;2002年03期

10 王建康,盖钧镒;混合分布理论及应用[J];生物数学学报;199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华;;多元化的组织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潜在要求[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2 丁镭;彭高凡;;低收入群体健康权的立法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朱永华,付慧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5期

4 刘小年;;农民工阶层分化机制功能与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5 杨加成;秦启文;孙岚;;主动失地农民:基于社会分层视角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6 李冰仙;;从就业难看大学生考研热的原因——基于职业地位获得目标的理性选择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项红;;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长阳南曲进中小学课堂”现状调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闫殿海;王金明;;数量性状的主效和微效基因检测方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8期

9 卢淑华;科技扶贫社会支持系统的实现——比较扶贫模式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10 马戎;;经济发展中的贫富差距问题——区域差异、职业差异和族群差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张小平;柳林;;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以新生代农民工居住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金玲;;沿海地区人口职业流动的性别分析——以宁波地区为例[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社会发展与文明对话”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4 易全勇;侯玉娜;;蚁族的生态特征及社会流动——兼对《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述评[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唐方成;仝允桓;席酉民;;面向低收入群体市场的企业创新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尚瑾;;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身份认同困境研究——以“温江村”砍手党事件为例[A];第二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1年

7 阮敬;纪宏;;亲贫困增长的公理性标准及其测度指标[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8 王向贤;;“共和国的工业长子”——男性气质与大型国有企业男性工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研究方法论探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馨月;基于收入变迁的城镇居民乘用车需求演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陈华;互联网社会动员的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储庆;国家、教育与地位获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崔荃;家庭背景、教育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差距[D];复旦大学;2010年

7 赵立华;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李吉雄;强化我国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作用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李中明;我国现阶段居民消费分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刘海军;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结构变化及其现实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何志俊;丝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汤群群;我国低收入阶层财税援助政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磊;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令;辽宁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林雪;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莹;社会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考研热”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周静;人力资本对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翟文;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10 宋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兵,胡宝娣,赖景生;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2 冯星光;张晓静;;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规模变动相关性研究——来自北京市城市居民的经验数据[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3 李国平;陈晓玲;;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动态[J];地理学报;2007年10期

4 顾严;冯银虎;;我国行业收入分配发生两极分化了吗?——来自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的证据[J];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5 纪宏;陈云;;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及其变动的测度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9年06期

6 刘扬;赵春雨;邹伟;;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问题研究——基于北京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思考[J];经济学动态;2010年01期

7 徐宽;;基尼系数的研究文献在过去八十年是如何拓展的[J];经济学(季刊);2003年03期

8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9 纪宏;阮敬;;基于收入分布的亲贫困增长测度及其分解[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8期

10 林伯强;中国的经济增长、贫困减少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涛;多元多项式插值的极小次数牛顿基[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大圣;;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J];当代社科视野;2014年02期

2 周虹;我国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变化探析[J];中州学刊;2000年03期

3 肖红叶,王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2001年07期

4 吕瑞兴;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变动的分析及其价值判断[J];理论学习;2001年09期

5 ;我国三大利益主体收入分配格局变化趋势[J];中国国情国力;2001年02期

6 杨宜勇;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症结及其对策[J];中国物价;2002年05期

7 张沂,龚德恩;中国城镇居民规模收入分配格局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杨宜勇;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状况、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夏兴园,樊刚;论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J];当代财经;2002年05期

10 张维,康伟;“入世”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探析[J];理论导刊;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上海市统计科学应用研究所课题组;;上海城市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3年

2 夏兴园;樊刚;;论我国当前收入分配格局[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上)[C];2001年

3 胡钧;;论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康静萍;朱吉江;;集体谈判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基于经济危机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康静萍;;集体谈判制度与我国收入分配格局调整——基于经济危机的思考[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殷耀 丁锡国;改变收入分配格局的契机是否到来[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炜;尽快扭转收入分配格局失衡趋势[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3 王志平;理性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N];团结报;2010年

4 执笔 吕立勤;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N];经济日报;2012年

5 深圳市房地产评估发展中心 李宇嘉;经济增长模式决定收入分配格局[N];证券时报;2012年

6 丁泽英;工会应大力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N];工人日报;2009年

7 梅新育;后发国家更需要优化收入分配格局[N];经济参考报;201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杨志勇;合理财税制度有助优化收入分配格局[N];东方早报;2013年

9 顾严;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破解“三过”之根本[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山西财经大学 王书华;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扩大消费需求[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安睿;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2 陈虹君;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D];江苏大学;2007年

3 高勇;转型期中国农村收入分配格局初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O 晓光;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良;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数量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16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316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f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