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传统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7 16:49
【摘要】: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基本的关系。城乡分离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理想发展状态,也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分割困境的关键路径。本文选定城乡差距较大、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的传统农区作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与历史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的方法,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指标、动力机制,传统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状况以及促进传统农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城乡关系是一个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国内外学者对城乡关系理论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代表有亚当.斯密的“自然顺序论”,马克思的“城乡融合论”,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等,我国对城乡关系的研究大致与我国城乡关系的阶段特征结合紧密。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种理想的城乡关系,国内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等理论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我国城乡关系的演变主要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之前的城乡关系,本阶段我国城乡关系演变主要遵循“自然顺序”;第二阶段是1949-1978年,该阶段我国实行重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城乡二元结构逐渐形成;第三阶段是1978-2003年,在1978-1984年,我国改革的重点在农村,这一阶段农村发展较快,城乡差距呈缩小态势;但从1984年开始,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第四阶段是2003年至今的城乡关系,以2003年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并把“统筹城乡发展”放在首位为标志,我国城乡关系发展进入“以城促乡”的新阶段,国家出台一些列措施支持农村发展,城乡相对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被提上日程。 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渊源主要是马克思的“城乡融合”理论,后人又结合实践对这一理论进行了丰富与完善,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明确了城乡一体化的主要特征,并分城乡经济一体化、城乡生活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以及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四个方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指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农村的内生动力以及来自城市的外生助力,除此之外政府的支持和措施起到协调推动作用,这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构成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 传统农区的城乡关系演变基本与全国遵循一样的轨迹。但是由于传统农区多处于内陆平原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资本积累不足,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城镇化任务较重,城乡二元结构与现代化的矛盾冲突更加凸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更多的障碍和挑战。河南省是传统农区的典型代表,以本文建立的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分析工具,选取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时间序列分析,并结合与全国对比的横向分析,得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进程相对较慢的结论,需要抓住机遇,克服障碍,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通过历史分析可知,造成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原因除了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设置的制度障碍。所以,在推动传统农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我们在自然上克服空间地理的阻隔和缩小城乡生产力上的差距,还需要大胆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户籍制度和财税制度改革,拆除人为的制度障碍。现阶段传统农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在空间上实现城乡统一,主要着力点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率;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就地“市民化”。 2.要在生产力上缩小城乡差距,主要是“三农”问题的解决,应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建立现代农业体系。 3.要求政府建立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主要是户籍制度改革、财税体制创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99.27;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改弟,赵继新;发展小城镇与实现城乡一体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上海: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J];今日浙江;2001年05期

3 葛敦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金融思考[J];上海金融;2002年12期

4 任晓伟;试析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内涵[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年12期

5 车驰;城乡一体化和商业现代化[J];上海商业;2002年12期

6 ;加快农村“小五化” 提升城乡一体化[J];今日浙江;2002年21期

7 应雄;;城乡一体化趋势前瞻[J];浙江经济;2002年13期

8 潘永江;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J];理论导刊;2002年01期

9 山隆;;城乡一体化与上海都市现代化[J];上海农村经济;2002年03期

10 吴顺弟;;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富裕村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上海农村经济;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志杰;;安阳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石义;秦涛;彭艳丽;张扬;;基于模糊综合判别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石恩;;垦区实现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几点想法[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杜白操;;论城乡一体化必不可缺的五大支撑[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赵旭;赵冰;;重庆市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分析与对策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洪绂曾;;用城乡一体化理念审视都市农业[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8 杜志雄;;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9 刘有祥;;贵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10 王宝平;;以统筹城乡为总揽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都传媒集团深度报道课题组;城乡一体化:成都的科学发展之路[N];成都日报;2007年

2 成都传媒集团深度报道课题组 执笔人:成都商报记者 张元龙;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破解科学发展难题[N];成都日报;2007年

3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全面提升推进城乡一体化水平[N];成都日报;2007年

4 成都传媒集团深度报道课题组 执笔人 成都商报记者 陈舸帆;管理体制改革保障了城乡一体化推进[N];成都日报;2007年

5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不断把城乡一体化向前推进[N];成都日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必须坚持尊重群众意愿 形成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强大合力[N];成都日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必须加强队伍建设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N];成都日报;2007年

8 成都传媒集团深度报道课题组邋执笔人:成都日报记者 高纪开;城乡一体化:农民也有了就业支持和社会保障[N];成都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申讯;本市明年将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N];东方城乡报;2006年

10 杨跃光;以城乡一体化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大理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晖;信息化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李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韩立红;哈尔滨都市圈内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张军;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完世伟;区域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江敦涛;山东半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汤芷萍;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城乡一体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汤卫东;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路径、模式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史小红;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理与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黄国胜;西咸大都市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兴萍;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周晓益;城乡一体化的“成都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潘洁;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宁;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郎旭晖;陕西省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城乡一体化测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郝维维;安徽省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和政策建议[D];安徽大学;2010年

7 赵剑;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陈涛;河南省新乡市城乡一体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黄慧蕙;城乡一体化视域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杨志权;兰州市安宁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38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338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8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