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方案和养老制度对产出和福利的影响——兼析养老和退休制度的甄选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three pension systems and two retirement schemes on China's macro economy is investigated under the situation of maintaining the same fertility policy by means of dynamic programming. First of all, in terms of total output, per capita output, total social welfare and per capita welfare, the family old-age care and the government-led accumulation pension model are better than the government-led pay-as-you-go pension model. And the family pension i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accumulated pension model led by the government. Because the family pension is more focused on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government pension is more focused on social equ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equity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Priority should be given to the government-led model of the accumulation of pension. Secondly, in terms of total output, per capita output and total social welfare, it is better to delay retirement than to keep the retirement system unchanged. In terms of per capita social benefits, delays in retirement are lower than in keeping the retirement system constant, as a result of limited life and risk aversion, which means working longer hours and receiving fewer pensions during non-working hours. And more to increase the share of savings in the current period. Finally, if the country based on total output, per capita output and total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perspective,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social equity, should implement the accumulation of pension system and delayed retirement program mix; If we want to maximize the per capita welfare level of reside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equity, we propose to implement the accumulated pension system and the scheme combination of maintaining the same retirement system. Of course, no matter what kind of pension system and which retirement plan, under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model set, will not change the future trend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decline. These studies may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pension policy and retirement system that China is or will formulate.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49.2;D66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宇;;我国城镇居民跨期消费行为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2 蔡f ;;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J];经济学动态;2011年06期
3 蔡f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J];经济学动态;2011年12期
4 李绍光;养老金: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的比较[J];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5 曾燕;郭延峰;张玲;;基于长寿风险与OLG模型的延迟退休决策[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年04期
6 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述评[J];人口与经济;2001年01期
7 陈赛权;中国养老模式研究综述[J];人口学刊;2000年03期
8 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年02期
9 何樟勇,袁志刚;基于经济动态效率考察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J];世界经济;2004年05期
10 杨子晖;;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期内替代与跨期替代[J];世界经济;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松;建立社会保障产业是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03期
2 周晋;;合理财政投入于养老基金的优化模型探讨[J];商业研究;2007年04期
3 薛惠元;王翠琴;;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的养老保险制度成本比较——基于养老保险收支平衡数理模型[J];保险研究;2009年11期
4 阳义南;;我国职工退休年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11期
5 孙忠良;;湘西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养老模式探究[J];沧桑;2007年05期
6 裴蓓,王宁;养老金替代率和提前退休问题[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7 梅哲;刘姗姗;;制度与运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果考察——基于H市现行“统帐结合”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证分析[J];长江论坛;2007年03期
8 张熠;;现收现付公共养老金计划收支平衡条件研究——非稳态条件下收入关联制与均等受益制的模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9 袁蓓;;混合养老保险体系中养老基金的管理[J];财会通讯;2010年15期
10 吴战篪;;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社保基金财务运作模式的创新[J];财会月刊;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勇;李巧;罗湖平;;长沙市农村养老保障模式探索[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高建伟;李春杰;;条件自回归利率下缴费预定型企业年金保险的生存年金精算现值模型[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邵宜航;刘雅南;张琦;;存在收入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基于一个内生增长世代交替模型[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4期[C];2010年
5 殷莉;;从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看我国养老保障问题[A];《资本论》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赵立雨;张彦海;;我国“单独两孩”政策的社会影响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农村社会保险理论与实践——社会养老服务”研讨会会议文集[C];2014年
7 刘扬倪;旭君;;居民家庭结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影响分析[A];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4届年会暨“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周娟;中国养老社区的服务、运营与培育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潘昭佑;云南民族地区养老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4 黄丽;中山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琼;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成本”渠道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乃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郑岩;社会保障与公平、效率相关性的理论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舟燕;建立家庭与社会相结合的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波;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福利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季盼盼;企业社会保险费负担能力适度水平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唐若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王义军;我国老年公寓发展运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新娜;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彭旋子;基于农村居民意愿的养老模式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涛;农村家庭养老中女儿的角色[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吴明明;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型社会服务模式[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要瑞丽;“以老养老”:一种家庭养老的过渡性模式[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刘钧;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两难困境和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1期
3 田永坡;郑磊;曹永峰;;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投资[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4 胡仕强;许谨良;;长寿风险、养老金体制与资本积累[J];财经研究;2011年08期
5 李红岚,武玉宁;提前退休问题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02期
6 蒲晓红;非正常“提前退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J];经济体制改革;2001年06期
7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8 樊潇彦;袁志刚;万广华;;收入风险对居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9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10 汤晓莉;自愿储蓄、强制储蓄和“税收-债券发行”安排——三种社会保障机制的比较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金辉;[N];经济参考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军;老龄化与养老保障宏观经济效应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锦光;西方国家退休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启示[J];社会科学;1986年03期
2 冯其祥;;正确认媂离、退休制度,充分发c罾搿⑼诵葜肮さ淖饔肹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3 袁缉辉;美国退休制度的改革[J];社会;1995年11期
4 于培明;;对改革现行退休制度的一点建议[J];内部文稿;1996年05期
5 李郁;;退休制度,古今中外大不同[J];法律与生活;2013年14期
6 谢宪;;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J];廉政w,
本文编号:2349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349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