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二级供应链中CSR运作:相互激励配置与合作

发布时间:2019-02-24 14:04
【摘要】:基于Baron为代表的战略CSR观点,考虑一条由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零售商构成的两级供应链,假设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CSR)行为具有积极反应和节点企业的CSR行为先于中间产品交易行为,分别建立和求解了竞争性的中间产品市场和双边合同(批发价合同)两种中间产品交易方式下三阶段动态供应链运作博弈模型。两种产品交易方式下的均衡社会业绩和经济业绩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1)产品双边合同交易是上游制造商实施CSR行为的必要条件;(2)足够高的制造商社会责任行为效率是节点企业(制造商和零售商)通过中间产品双边合同交易同时提高供应链CSR业绩和经济业绩的一个充分条件。基于上述结论基础,更具体地研究双边合同交易方式,用制造商和零售商是否被要求实施CSR行为来描述供应链中的CSR配置,分别建立求解了三种CSR配置下的三阶段非合作运作模型。相应的均衡社会业绩和经济业绩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由于制造商和零售商的CSR行为之间的策略性互补导致的相互激励机制,无论供应链中的初始CSR配置如何,制造商和零售商各自为自己的CSR行为负责,并获得较高的经济业绩和社会业绩。进一步地,利用Nash讨价还价模型描述合作背景下的CSR行为和批发价格合同谈判,相应的Nash讨价还价解显示,由于合作的运作方式可以克服非合作运作中存在于产品交易阶段的双重加价的问题和CSR策略性行为互动阶段的CSR行为动机不足问题,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业绩和经济业绩。并且由于节点企业之间的激励机制,因此节点企业在中间产品双边交易阶段的合作一定会引致CSR行为阶段的合作。揭示了在供应链合作中,产品交易阶段的合作对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更重要的激励作用。这些结果在消费者对供应链整体CSR行为具有积极反应的条件下,一方面为解决“哪个节点企业应当对供应链整体的社会责任行为负责”这一争议提供了一个理论回应;另一方面,指出供应链中的CSR行为的管理,重点不是CSR在供应链中如何配置,而在于是否采用合作的运作方式。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ategic CSR perspective represented by Baron, a two-tier supply chain consisting of upstream manufacturers and downstream retailers is considered. Assuming that consumers have a positive response to CSR (CSR) behavior and that the CSR behavior of nodal enterprises precedes intermediate product trading behavior, The three-stage dynamic supply chain operation game model under competitive intermediate product market and bilateral contract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is established and solv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bilateral contract transacti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upstream manufacturers to carry out CSR behavior; (2) sufficiently high efficiency of manufacturer's social responsibility behavior is a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node enterprises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to improve the CSR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of supply chain simultaneously through bilateral contract transaction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 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bilateral contract transaction more concretely, and describes the CSR configur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 by using whether the manufacturer and retailer are required to implement the CSR behavior. Three-stage non-cooperative operation models for three CSR configurations are established. The corresponding comparison between balanced social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shows that the strategic complementation of the CSR behavior between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leads to mutual incentives, regardless of the initial CSR alloc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 Manufacturers and retailer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CSR behavior and achieve higher economic and social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Nash bargaining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CSR behavior and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negoti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ooperation. The corresponding Nash bargaining solution shows that, Because the cooperative mode of operation can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double price increase existing in the stage of product transaction in non-cooperative operation and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of CSR in the interactive stage of strategic behavior of CSR, it can further improve social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because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between the node enterprises, the cooperation of the node enterprises in the intermediate product bilateral transaction stage will certainly lead to the cooperation of the CSR behavior phase. It is revealed that in the supply chain cooperation, the cooperation in the product transaction stage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timulat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nodal enterprise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sponse to the dispute of which node enterprises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verall CSR behavior of the supply chai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consumers have a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overall CSR behavior of the supply chain.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anagement of CSR behavior in supply chain is not how to configure CSR in supply chain, but whether to adopt cooperative operation mode.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4;F224.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元旭,田宇;我国零售企业的供应链再构分析[J];商业研究;2000年01期

2 苑晓峰;供应链管理与关系营销[J];经济论坛;2000年23期

3 张成海,胡双增;供应链中的信息问题[J];中国物资流通;2000年08期

4 欧阳文霞;供应链的重塑[J];能源基地建设;2000年03期

5 温德成,宋孔杰;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与创新[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0年09期

6 栗东生;怎样建立辽化公司供应链网[J];石油企业管理;2000年08期

7 田宇,傅晔;供应链标竿学习[J];物流技术;2000年06期

8 何明珂;;建立快速反应的供应链[J];信息与电脑;2000年01期

9 许永龙,李龙洙;供应链系统中关于提高服务质量的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06期

10 徐洪海;谈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志梅;叶飞帆;;敏捷制造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几个新问题[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孙涛;刘仲英;;电子化供应链管理[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赵晋阳;孙雷;向阳;任小婧;;供应链系统效能及其评定方法初探[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伟伟;;关于药品采购引入供应链管理的设想[A];中国药理学会药学监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郭俐;;基于向量夹角余弦的供应链稳定性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6 沈默;赵鹏飞;;“三鹿奶粉”供应链管理缺失和优化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7 莫云生;;社会网络分析与供应链管理——一些粗略的想法与未来的研究方向[A];“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中的计算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敏;程文明;林炳q;;大规模定制下供应链延迟生产模式的研究[A];物流工程三十年技术创新发展之道[C];2010年

9 骆建文;黄培清;;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协作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孙涛;刘仲英;;电子化供应链管理[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梦、一冰 编译;供应链管理面临转型[N];电脑商报;2003年

2 寇亚明;加强供应链管理 提高企业竞争力[N];经理日报;2005年

3 《中国计算机报》副总编辑/首席记者 童文臻;供应链:在变化中进行最优整合[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4 饶小向 甄二真 严冰;医药供应链的新趋势[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上海舜业钢铁集团董事长 席劲松;锻造钢铁供应链[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6 钱志新;供应链管理[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7 蒋昭彦;大连企业要补“供应链”课[N];现代物流报;2006年

8 王之泰;从几个事件看供应链管理[N];现代物流报;2006年

9 澹霖家;制胜在农资供应链时代[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10 中电器材深圳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刘迅;构建以客户为核心的供应链系统[N];中国电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凯;基于药品安全的中国药品供应链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刘刚;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交易费用与决策优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姚建明;大规模定制模式下供应链调度的主导矛盾分析及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孔鹏举;控制方式和供应链协同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5 刘永胜;供应链管理中协调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曹武军;供应链契约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王珂;基于需求扰动情形的供应链博弈与契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8 颜嘉麒;供应链质量管理中质量检测的一种模型化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李善良;供应链委托代理问题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黄祖庆;供应链的库存控制、激励策略和结构效率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进;供应链信任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李涛;F贸易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3 李乾坤;连锁超市供应链构建研究[D];武汉工业学院;2012年

4 王献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供应链水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5 吴凌芳;基于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曾静;线上供应链金融资源配置有效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7 邱肇荣;BS汽车零部件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8 郭宏梁;供应链核心企业知识流动效果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9 宋洁琼;龙江银行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乙冰;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某快消品生产企业准时制库存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29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429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